星期三, 7月 16, 2008

Macau Daily Times: Macau Heritage not in danger

Macau Heritage not in danger

Macau Daily Times
13 July 2008
Sara Farr with AFP

Macau's Heritage sites are not at risk nor in danger, according to UNESCO's 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been reprimanded by several locals and support groups for not “properly protecting” Macau's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The government has also been accused of its carelessness in protecting cultural sites, mainly the Guia lighthouse.

The Guia Lighthouse Protection Group last year sent an appeal letter to UNESCO demanding its immediate concern into the matter.

Tony Yuen from the group said at the time the action resulted from the continuous negligence by the Land, Public Works and Transport Bureau (DSSOPT) and the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ICM).Earlier this year, the government set a maximum height limit of 90 metres around the culturally protected area of the Guia Lighthouse.

“There are about 128 projects that are not protected, of which around 40 something are in historical areas in Macau,” Fernando Chui Sai On, secretary for social affairs and culture said last year, adding that ICM had been carrying out preservation works on the sites listed as part of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There are no constructions affecting these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I clarified this,” Chui added at the time.

UNESCO said on Thursday it would boost surveillance of Bordeaux, Machu Picchu, Timbuktu and Samarkand due to their increased risk of degradation. But Macau nor any other mainland city was listed as being “in danger.”

The four properties are listed as World Heritage sites, but are said to be under stress from urban construction, poor governance and, or nature.

Under the new monitoring mechanism established by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last year, regular missions will be dispatched to sites to examine developments, and report back to the committee.Bordeaux's Port of the Moon in France entered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last year, but the Committee said on Thursday it is worried about the visual impact of new river crossings and the destruction in late 2007 of the Pertuis Bridge.

In Timbuktu, Mali, construction near three mosques, notably that of the Ahmed Baba Cultural Centre, threatens to place the site back on UNESCO's "in danger" list only three years after being removed from the list, the committee said.

Meanwhile in Peru, there are "urgent problems" with deforestation, the risk of landslides, uncontrolled urban development affecting the Historic Sanctuary of Machu Picchu, it said.And the Crossroads of Cultures in Samarkand, Uzbekistan is being threatened by new roads and buildings which affect the integrity of its traditional urban fabric, in the absence of an adequate regulatory framework.

"Reinforced monitoring" continues to be applied for seven other sites deemed at risk last year. All seven are on UNESCO's 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 which includes a total of 30 sites.

UNESCO last year alerted Beijing to threats facing the lighthouse, saying it might remove at least two mainland sites from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and warned against damage to others.

However, China did not make it among the 30 countries in this year's endangered list.

星期日, 7月 13, 2008

護塔連線在「澳門文化遺產論壇」閉幕禮書面發言稿全文

以下書面稿已在當日論壇中由主辦單位代為宣讀,並獲得現場熱烈掌聲。

保護燈塔景觀尚未成功 澳門市民仍須努力
護塔連線書面發言稿

2008年7月12日(星期六)

2006年8月,澳門特區政府宣佈批准於東望洋燈塔南面,羅理基博士大馬路133至138多幅土地興建最高達135米的多座超高層大樓,其中136地段是計劃興建99.12米21層的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新大樓。澳門民間社會普遍發出強烈質疑,並發起各種社會行動(包括舉辦座談會、促使議員質詢政府、成立護塔網站、舉辦以東望洋燈塔為主題的裝置藝術展、在東望洋燈塔現場舉行文化行動、發表公開信以及致函政府和聯合國世遺中心等),反對政府帶頭破壞世遺景觀。另一方面,居民亦發起簽名運動並將簽名提交聯合國世遺中心,反對政府批准發展商在燈塔西南面的東望洋斜巷興建126米的超高樓。

經過市民的努力,政府作出一系列回應,包括:在2007年7月18日公佈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段新建建築物高度不會超過九十米,並在2008年4月16日正式公佈第83/2008號批示,限制東望洋燈塔附近樓宇高度限制為52.5米。但仍然容許在區域5,分區5.1建築物之海拔高度可達90米,亦即在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與宋玉生廣場交界之迴旋處,興建90米之高樓,嚴重損害東望洋燈塔之景觀。

目前,市民保護燈塔景觀的焦點集中在現時已經封頂的中聯辦大樓。在2007年一月底中聯辦大樓仍在整建地基階段,中聯辦回應民間訴求時,對傳媒公開表示:“正責成設計和基建部門科學論証,調整方案,抓緊落實相關工作……關注社會反應、傾聽居民呼聲……繼續依照特區的統籌規劃,在特區政府和廣大居民的支持下,完成新辦公樓的建設。”雖然如此,中聯辦大樓並未停止興建工程,只是在特區政府公佈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段新建建築物高度不會超過九十米後一天,亦即2007年7月19日表示,新大樓將降低三層,為88米高18層樓建築物。

澳門市民感到悲哀的是,特區政府為回應民意似乎作出了多次讓步,中聯辦似乎亦正如其承諾關注社會反應、傾聽居民呼聲,降低了三層樓高度。但是,事實擺在眼前,燈塔與聖母雪地殿正面向南,南向的180 度均是呈現其宏偉主體景觀最重要的位置,也是最敏感,最值得重點保護的景觀方位。可是,目前燈塔南側緩衝區縱深卻只有六十米,而相反方向的緩衝區縱深卻接近五百至六百米,相差極為懸殊。政府對於南向六十米外,仍屬東望洋山山體與燈塔景觀極敏感之區域,完全排除在緩衝區範圍外,加上新的批示(16/4/08公報第15期433頁,分區5-1)對保護東望洋山燈塔景觀有直接關係的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之地段,依然維持其極具殺傷力的90米高度限制。大家都應該直接看到,現已基本建造完成的中聯辦樓體,成為了破壞世遺景觀最直接、最負面的示範,日後將會導致縱使在燈塔正前方六十米處建起一排90米高的“遮塔”高樓也是“合法”的不合理現象。

我們認為,特區政府將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之地段建築物高度定在九十米的決定,並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和道理,如果只因為中聯辦新辦公室大樓的高度定在八十八米高的情況下,特區政府就將東望洋山腳建築物定在九十米高度,更是令人失望。中國文物保護權威專家阮儀三教授去年來澳門時,就直接指出東望洋山腳興建九十米的高樓不可接受,認為會嚴重影響東望洋山的景觀。

特區政府和中聯辦一再強調關注社會反應、傾聽居民呼聲,事實上民間最強烈的聲音一直針對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段之高樓計劃,並主要提出兩個替代建議,一是由於新口岸的綠化地帶已遭損害,城市景觀與生活品質每況愈下,因此建議將東望洋山腳一帶建設為綠化地而與東望洋山連成整個綠色地段的文化公園與公共設施;另一建議是對東望洋山腳建築物高度,恢復過去規範的高度,尤其是中聯辦新大樓現址高度應限高為二十點五米。

在當年的澳門世遺申報書中,澳門特區政府特別強調: “高樓大廈已經淹沒了具有相同歷史與建築風格的許多其他東方城市,澳門保存歷史與文化的成果就顯得難能可貴!”政府承諾 “建築群方面注重周圍環境的配合,盡量保持原來的氛圍”。這是澳門特區政府向聯合國機構提交的保證文件,也是向國際社會、向全人類作出的承諾!

特區政府一再表示上述地段不屬於世遺保護區,亦非緩衝區,但是,以上我們已經指出現時緩衝區範圍的荒謬之處,我們相信,世遺建築的價值包括其自在於環境的各種因素,是連續而成一整體,並非單一的獨立個體。而中聯辦無視主流民意,無視客觀事實,仍執意堅持興建88米高大樓,嚴重破壞世遺燈塔景觀。我們作為成長及生活於這個城市的居民,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對於世界遺產的價值意義而言,這種破壞是一次性及摧毀性的,是現代文明社會所無法接受的事實;而任何草率妄為的後果亦必將留在歷史的紀錄中。

在特區政府公佈第83/2008號批示,限制東望洋燈塔附近樓宇高度限制為52.5米後,部分傳媒認為民意已經獲得勝利,但是我們認為:護塔行動尚未成功,澳門市民仍須努力。大家應該更加要求政府馬上檢討東望洋燈塔南面和西南面之保護區及緩衝區範圍,並對已動工但對世遺景觀構成明顯危害的工程(如中聯辦大樓),由政府協調大幅降低其建築高度,比照國際慣例作出處理及復原世遺景觀,對已批則但未動工者,應及時作出降低高度的協調補救。

團體指政府90米乏理據 倡建東望洋山文化公園 燈塔山腳建築宜限20.5米

市民日報
2008-07-13

團體指政府90米乏理據 倡建東望洋山文化公園 燈塔山腳建築宜限20.5米

超高樓破壞世遺景點東望洋燈塔景觀的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雖然政府早前已頒布燈塔附近的樓宇高度限制,但護塔連線認為,有關批示仍容許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段興建90米高樓,建議應將東望洋山腳該地段的建築物限高為20.5米,並與東望洋山結合打造成文化公園。

護塔連線昨在第二屆「澳門文化遺產論壇」閉幕禮發表以「保護燈塔景觀尚未成功澳門市民仍須努力」為題的宣言。

宣言指出:儘管政府已發出批示限制燈塔附近樓宇高度為52.5米,但有關批示仍容許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與宋玉山廣場交界地段興建90米高樓,令燈塔景觀嚴重受損。

促檢討燈塔南面保護區範圍

由於燈塔與聖母雪地殿南向的180度是呈現其宏偉主體景觀的最重要位置,也是最值得重點保護的景觀方位。然而,目前燈塔南側緩衝區縱深卻只有60米,相反方向的緩衝區縱深卻接近500至600米,兩者相差懸殊。

護塔連線認為,政府對於南向60米外仍屬東望洋山山體與燈塔景觀極敏感的區域完全排除在緩衝區範圍外,加上燈塔附近限高的有關批示對保護燈塔景觀有直接關係的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段依然維持在90米的高度限制,導致日後即使在燈塔正前方60米處建起一排90米高的「遮塔」高樓也屬「合法」的不合理現象。

他們坦言,政府將該地段建築物限高90米的決定並無任何科學根據或道理。

針對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段的高樓規劃,護塔連線建議,將東望洋山腳該地段的建築物的限高恢復過去規範。

同時,應將東望洋山腳一帶建設為綠化地,並與山體連成一個綠色地段的文化公園及公共設施。

他們促請政府立即檢討燈塔南面和西南面的保護區及緩衝區範圍,及協調已動工但對世遺景觀構成明顯危害的工程;而對已批則但未動工者則應及時作出降低高度的協調補救。

市民日報 濠江點評


市民日報 濠江點評

2008年6月23日全版

Guia Lighthouse group sends letter to UNESCO

Macau Post Daily
2008-06-12

Guia Lighthouse group sends letter to UNESCO

The Guia Lighthouse Protection Concern Group announced yesterday that it has sent the following letter to thedirector of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in Paris, Francesco Bandarin.

The following is an abridged versionof the letter that was edited for publication:

Dear Mr. Bandarin,

We are glad to inform you that an Executive Orderwas published on April 16 to limit the height of new building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the Guia Lighthouse. Wewelcome such measures taken by the Macau administration. Thi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first step in the rightdirection to protect 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World Heritage site [the Guia Lighthouse on top of Guia Hill].

However,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Executive Order, construction of a 126-metre high-rise building on the slope ofGuia Hill still managed to continue to reach a height of 80 metres, about 30 metres above the height limit imposed.

This has caused doubts as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xecutive Order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acauadministration to safeguard the [view of the] Guia Lighthouse. We would also like to express our reservation to theheight limit imposed on Zone 5.1, along Avenida do Doutor Rodrigo Rodrigues [in Zape]. A height limit of 90 metresis too high to be acceptable.

We would be most grateful if UNESCO could bring forward our concerns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in Beijing] and the Macau administration. We will closely follow up the situation and keep UNESCO informed of thematter. We also welcome the opportunity to have an open discussion with UNESCO experts on their next visit toMacau.

Yours sincerely,CONCERN GROUP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GUIA LIGHTHOUSE

護塔組函教科文不同意限高90米

護塔組函教科文不同意限高90米

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於6月12日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中心總幹事,感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真及文明地處理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於2007年10月31日所發出之緊急呼籲,感謝世界文化遺產中心總幹事於2008年1月25日所作出之正式回覆。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避免東望洋燈塔景觀受損所作出之努力,深表謝意。

冀向訪澳專家表達意見

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對2008年4月16日澳門特區政府公布之83╱2008號批示,限制東望洋燈塔附近樓宇高度,表示歡迎,有關批示對保護東望洋燈塔景觀完整性有正面作用,應加以肯定。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高度關注在83╱2008號批示公布後,仍容許東望洋斜巷之「問題超高樓」工程繼續進行,及建至海拔高度80米,遠高於批示訂立之高度限制52.5米。有關情況令人憂慮83╱2008號批示之有效性,及令廣大市民、國際社會懷疑澳門特區政府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及東望洋燈塔景觀完整性之決心。

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重申,不同意有關批示容許在區域5,分區5.1建築物之海拔高度可達90米,在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與宋玉生廣場交界之迴旋處,興建90米之高樓,將會嚴重損害東望洋燈塔之景觀。

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要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市民的憂慮轉達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有關部門,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將繼續關注有關情況並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持密切聯繫,並期望與訪問澳門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開展進一步討論,表達「愛澳門、愛世遺」市民之意見。

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對中央人民政府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避免東望洋燈塔景觀受損所作出之關注,深表謝意,對所有為保護東望洋燈塔作出努力之人士及團體,表示衷心感謝!

超高樓賠償協商區錦新憂會造成利益輸送

立法議員區錦新書面質詢 

今年四月,在民間保護松山東望洋燈塔景觀的強烈反響引起了國際世遺組織的過問和中央政府的關注下,特區政府終於頒佈了第八三/二00八號行政長官批示,批示在一定程度上對松山周邊地段作出建築高度的限制。雖然,此一限高規劃仍有值得商榷之處,但到底也是一項從善如流的措施。 

過去,由於特區政府相關部門以現時批示所規範之許多地段均無限高規定情況下,批出了不少超高樓則,而特區政府如今作出了這一批示,必然導致這些地盤的超高樓興建計劃受到影響。政府透露會透過協商、補償方式來解決。但亦因此而引發公眾的另一個憂慮,就是這種「黑箱」式協商,只憑有權的官員一鎚定音的補償方式,擔憂會造成另一波的利益輸送。 

而據近日市民的投訴,東望洋斜巷一個超高地盤在相關批示頒佈之後,不是停下來,反而是日夜趕工,樓高迅速飆升,明顯已超出批示的限高高度。這種不正常狀況經市民向工務部門投訴卻如泥牛入海。人們驚詫發展商的表現,並質疑是否若樓層建得愈高,將來執行限高規定時的損失就愈大,就愈可獲得更多的補償。 

為此,本人向行政當局提出質詢如下: 

一.第八三/二00八號行政長官批示既已公佈限高規定,有關範圍內正在興建的樓宇若屬超越規定高度之建築是否應立即勒令停工,待調整後再復工興建?抑或此批示根本只是應付國際世遺組織和中央政府的關注所作出的「形象工程」? 

二.若超高工程繼續進行,而上述批示亦確實會執行的,則在未來執行此限高規定時,其賠償會按批示頒佈日起計算抑或按執行時計算?若按執行時所超樓層計算補償,則是否屆時樓層建得愈高,所獲補償就愈多?若按批示頒佈時計算,政府相關部門又是否能掌握當時各正在興建的建築物的高度記錄? 

三.市民對政府將透過與發展商協商、補償方式來解決樓層超高問題可能產生的「利益輸送」憂慮是有理由的,「黑箱」式協商令官員的決定權變得非常「值錢」,因而衍生許多令人有極大想像空間的問題。特區政府是否應透過法院對範圍內超高建築物的興建發出禁制令,再由發展商透過司法訴訟決定因新批示限高規定而受損失之賠償金額,以避免「黑箱」為患?

立法議員 區錦新 二零零八年五月三十日

黃東:明降實升愚弄市民 混帳法令新不如舊

訊報
2008-04-25

明降實升愚弄市民 混帳法令新不如舊
黃東 

是德政還是弊政

上週本澳大事一件,便是東望洋(松山)燈塔事件終於在爭拗年多後似乎劃上了句號,可惜這是令人失望、充滿陰謀、像圈套一樣的不知所謂句號。這種類似軍事術語上稱為伴動的欺詐行為,竟被用於對付經驗不足的市民,完全活脫脫地成為去年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主任梁慶球先生口中嚴厲批評的「敗家仔」!可嘆的是當局有人仍自鳴得意。

上週文友了空是報界中少數首先洞悉其奸的高手,其文章標題是《魔鬼躲在細節中╱維護世遺須持續》,在專欄中用銳利的文筆解剖了新公佈的所謂限高法令實質是何種貨色,其敢言令人擊櫛讚賞。可惜大部份市民都被政府的「善意德政」所迷惑,中了糖衣炮彈還大聲叫好,從中可見當局的務實好事雖然做不了多少,但務虛壞事卻日趨化境。

第83╱2008 號行政長官批示是這樣說的:鑒於東望洋燈塔列入世界遺產及考慮到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建議,以維持有關的評級,因此有需要對其週邊興建的樓宇訂定容許的最高海拔高度。但實情是否真的已經考慮到世遺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建議,卻很值得懷疑。

前年同樣以行政長官批示方式廢除的《外港及新填海區都市規劃章程》及以《南灣重整細則章程》,因事關重大又不經諮詢,在護塔運動興起前已受民間強烈質疑。本以為政府會經一事長一智,怎料這次竟然繼續重蹈覆轍,依然以黑箱作業和放單天雷的方式推出法令,證明當局根本不會與時並進並從錯誤中汲取教訓,整個政府的施政水平和能力如何可謂見微知著。技術性的內容也許能騙倒不少人,但涉及全市榮辱和市民權益的大事諮詢業界和民眾已是應有之義,然而特區政府偏要跟全澳市民對著幹,甚麼以民為本的語言至此已徹底破產。無論法令推出的方式或「限高」的區域和條文,筆者及業內人士皆會堅持原則堅決拒絕接受。

燈塔周圍二點八平方公里範圍限制樓宇高度並無不妥,但仔細看看十一個不知根據甚麼原則制定的所謂限高區,除第二和第八區外其餘九個區樓高都可在五十米左右或以上,當中四十七米有三個,五十二點五米有三個,七十五米有一個,九十米有兩個,平均每區海拔高度為五十三點五米,比較發現普遍比澳葡時期全面放寬高度。五十三點五米高度是甚麼概念呢?大概與東望洋山腰的地厘古工程師馬路 52.1|52.4米高度相約,又或者與限高區二即另一爭議最大的皇朝區現在火柴盒式建築(五十米)相約,大概相當於二十一層樓高。表面看來這一高度可以接受,但必須注意這是平均海拔高度,實際上有三個區即十一個區的四分一在這一高度之上,分別為七十五和九十米,約佔限高區總面積接近一半,這就是前年廢除《外港和新口岸規劃章程》的目的和代價。如果說這也是限高倒不如說是拔高,是一個以限高為名大幅放寬燈塔範圍內二點八平方公里樓宇高度,以過半限高區面積掩護近半七十五米高度以上限高區的掩眼法和圈套,何謂魔鬼躲在細節中,指的就是這一行徑。

當局的掩眼法掩護的對象無非是限高區四和五這兩個可建九十米高樓的區,近期首先是在建中的中聯辦所在地段,即最受爭議的松山下七幅地。遠期目標當然是皇朝區所在的限高區四,該區目前的多數樓宇高度為五十米,完全兼顧了保育與發展的需要,保護了宜人的山海景。但隨著新法令出台,不久將來相信該區又會大破大立,高地積比率的新樓宇會把現有的高度提高近倍,輪廓線和山脊線日益糢糊,背山面海的豪宅群將拔地而起。以政府一貫高效的官商一體運作模式,幾乎可以肯定多項配套程序密鑼緊鼓進行中。難道龐大的商業利益真的會令人利慾勳心,以至犧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亦在所不計嗎?明白這點的話,政府到底是在限高還是助高不言而喻,西洋鏡也是時候拆穿了。

破綻百出的理據

政府對所謂的世遺緩衝區和保護區一向語焉不詳,在隨法令公佈的燈塔周邊地區建築物高度限制分佈圈中可見一斑。目前的狀況是澳葡時期的文物保護法例不允許發生的,就以緩衝區為例,以前的範圍是以文物半徑五百米內為準,然而為了保護山下有地的商人,政府大筆一揮就把緩衝區半徑大幅縮小至二百米,這樣除138地段外其他地塊全部被排除在新的緩衝區外。如今再以法令形式將之合法化,這樣建九十米高樓便合情合理合法了不知何緩衝之有?

位於同一條馬路上的南光大厦,一九九二年曾向澳葡申請建二十五層即六十二點五米高樓宇被駁回,但在前年舊限高規劃被廢止後,又再次受到山下的地主鼓勵希望將之拆除興建高樓。如採用新法令的限高分區5-2的話,新的南光大厦可以興建二十四層即六十米高,業主的願望終於達成,然而這樣真的算是緩衝嗎?誰在發展?誰在破壞?真是天曉得。

另一備受質疑同樣亦被合法化的澳門特色新名詞便是「通視走廊」正如之前修改《文物保護法》中出現的「視線地段權」,與正統城規術語涵意似不盡同,故有偷換概念之嫌。故此這一窄化了的通視走廊,與一般的視線走廊、景觀走廊可能存在差距,到底如何正式定義當局至今沒有官方版本。但無論如何處於半島高點上的燈塔,日後只能通過幾條走廊才能看到不亦悲乎?大家想想假如巴黎鐵塔只能從幾條走廊看到,哪地標還算是地標嗎?其意義一旦失去,最寶貴的文脈也就斷了,城市的根和魂也都丟了。

在限高區九、十、十一這三個區有規定,高20.52米的M級高度樓宇,便遵守從街面中軸線上展開與地面水平形成七十六度角的限制,即城規術語中的高度後退。另無論每一限高區,都必須遵守街道陰影計算條例。非行內人看得一頭霧水,可能以為政府創下新條例限高乃好事一椿。不過有研究歐案的人可發現,實際上這些葡國人定下的規矩,在歐文龍橫行時已被無限大的自由裁量權幾乎完全取代。日前我們看到嚴格執行街影計算及七十六度角高度後退的建築物普遍壓迫感較小,與人和道路的對話效果較佳,卻幾乎沒有特區成立後所建的,看看像山一般的塔石體育館便知一二。所以新法令中的條款只是修舊如舊,並非甚麼值得高興的德政,日後自由裁量權會否復辟仍難預料。

今次稍為值得高興除了山腰那幢高達一百二十六米的建築被下令腰斬(可惜仍在施工)外,似乎只有外港碼頭區即限高區像樣一點。因為該區真正遵循依人類視線仰望燈塔的高度後退原則,這一所謂通視走廊內的建築物,由海拔五米逐漸向山邊遞增至52.5米成階梯狀,從而令燈塔這一世遺地標被凸顯出來,在這一扇面範圍內紅花綠葉、新舊建築互相襯托,效果之佳是公認的,可惜只有這個區做法完全正確。尤其是與旁邊限高區的九十米相比高下立見,兩者形成巨大的高度差令景觀極不自然,將完全抵銷限高區的美感。

不要再騙人這是一項城規的德政,其實這連細部的城市設計也不合格,保護世遺、限制高度、街道景觀等等同樣失敗。就以業界高度限制公式便能下結論。最大可建造高度H以米或層數計,其數值常正比於道路寬與建築後退之和,即H=K(W+S),K為係數,W為路寬,S為建築後退距離米。日本非居住區為1.25、居住區為1.5;上海也是10.5;香港卻高達4,可知其生活環境之惡劣。澳門並無一個常數成平均值,但只要新法令落實執行,必定比香港更差,尤其是九十米限高的區域。上週訪問香港規劃署的運輸工務司轄下官員,並沒有汲收港方的教訓,他們日後能否有能力研究出適合澳門的科學城規體系,實在不容樂觀。

即使如地產業總商會副會長劉藝良,亦對新法令不滿,咸認為要科學合理地規劃,樓高規範應擴至世遺區。亦正如區錦新議員所言,單靠局部地段限高肯定不夠,要履行國際義務保護世遺,整體城市規劃必不可少。目前治不了標更治不了本的限高法令,既體現不了整體城規,必不見得是分區規劃,作為景觀規劃也不入流,在城市設計角度亦屬敗筆,真箇是四大皆空。目前文化人正在和貪婪作鬥爭,正如文化評論員李展鵬所說:「高樓與權力的關係,在今天的澳門這個「空間」的戰場中是清晰可見的」。燈塔凌雲,望不見歡欣人面。松山聳峙,聽不見遊人歡笑。萬能神像,在遠方迷望,山窮水盡,未入其懷抱。濠江灘岸,冇乜鱗光,豈能及漁燈在彼邦………。(改自許冠傑《鐵塔凌雲》,護塔尚未成功,市民仍需努力!

護塔組不同意松山腳建90米高樓

護塔組不同意松山腳建90米高樓

「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對於行政長官發出批示限制東望洋燈塔附近樓宇高度表示歡迎,認為對於保護東望洋燈塔景觀有正面作用;然而,「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對於批示部分內容存在不同意見,其中,不同意批示中容許在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與宋玉生廣場交界之迴旋處興建九十米高樓,認為將嚴重損害東望洋燈塔的景觀,促請當局在審批有關地段的興建計劃諮詢公眾意見。

政府審批興建計劃應公開諮詢

「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日前舉行座談會,討論行政長官第八三╱二零零八號批示,於聽取居民代表意見後,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聲明如下:

「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對行政長官第八三╱二零零八號批示限制東望洋燈塔附近樓宇高度,表示歡迎。在未有城市規劃情況下,有關批示對保護東望洋燈塔景觀有正面之作用,應加以肯定。但「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對有關批示容許在區域五,分區五點一建築物之海拔高度可達九十米,不表同意,在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與宋玉生廣場交界之迴旋處,興建九十米之高樓,將嚴重損害東望洋燈塔之景觀。關注組要求有關部門,在審批有關地段之興建計劃時,應作出公眾諮詢,認真聽取「愛澳門,愛世遺」市民之意見。

「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同時關注東望洋斜巷興建中之「問題超高樓」工程仍在進行,期望有關部門及發展商配合行政長官之批示,即時停止有關工程。而在停工後,應即時對有關地盤作出清潔整理,因有關地盤積水及大量堆積雜物,引起大量蚊蟲孳生,造成嚴重衛生問題。有關部門及發展商應盡快達成「問題超高樓」處理協議,避免上述地盤長期處於未完工狀況,嚴重影響景觀及引起衛生、治安問題。

最後,「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對中央人民政府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避免東望洋燈塔景觀受損所作出之關注,深表謝意,對所有為保護東望洋燈塔作出努力之人士及團體,表示衷心感謝!

區錦新就當局從未諮詢且未依城規便制訂提質詢 指限高批示仍妨礙燈塔景觀

華僑報
2008-04-21

區錦新就當局從未諮詢且未依城規便制訂提質詢 指限高批示仍妨礙燈塔景觀 

【特訊】立法議員區錦新表示,就特區政府公佈第八三/二00八號行政長官批示對松山周邊地段作出高度的限制,但對引起爭議的羅理基博士馬路多個高廈地段(批示中之區域5,分區5-1)仍許可建築物之高度達九十米,與松山平頭,明顯嚴重妨礙松山燈塔之景觀,立法議員區錦新向當局提出書面質詢。質詢中亦質疑有關限高批示從未諮詢,且在沒有整體城市規劃基礎上制訂,實屬長官意志,閉門造車。

質詢內容如下: 東望洋燈塔、西望洋山這些「制高點」和山脊線,是澳門城市的輪廓線。而矗立於松山之巔的東望洋燈塔更是澳門的地理座標,是華南海岸的第一座燈塔,一直成為海岸城市澳門的象徵。為保護東望洋燈塔景觀,澳門從來有著嚴格規定,新口岸一帶建築物的限高措施,均要避免遮蓋海岸遠眺東望洋燈塔的視線。正是這些原則的長期堅持,澳門基本保留了開埠四百多年來的歷史風貌、充滿南歐風情及中西文化交融建築特色優美城市特徵。亦賴於此,澳門歷史城區於去年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特區成立後,特區政府宣稱,為了「要創造條件,以落實幸運博彩及其他博彩承批公司的投資項目」,並為了「系統地和合理地利用土地資源,以及改善了有關城區的環境條件」,當局作出廢除第六八/九一/M號訓令《外港新填海區都市規劃章程》及第六九/九一/M號訓令《南灣海灣重整計劃之細則章程》兩訓令,令這兩個區域之建築物沒有了高度的限制。與此同時,羅理基博士馬路松山山邊一側的一三三至一三八多幅土地亦分別放寬其高度至九十米甚或一百三十五米,這個高度肯定破壞了澳門城市的輪廓線。東望洋燈塔的燈光也將被攔腰截斷成為高廈的點綴燈光。 政府此一行為,在民間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批評之聲不絕,惜政府置若罔聞,導致有熱心的澳門居民狀告國際世遺組織,而世遺組織亦立即派員來澳視察並確認了特區政府對世遺景觀保護不力之事實,從而向北京當局提出要求關注,直至此刻特區政府方如夢初醒,明白問題之嚴重性,最終有第八三/二00八號行政長官批示的出台對松山周邊地段作出高度的限制。特區政府雖然反應遲緩,但最終能從善如流,亦應肯定。只是,此一限高規劃仍有值得商榷之處,且單純的局部地段的限高規定,其實並不足夠,作為擁有列入世遺項目的城市,有國際義務保護世遺,而要達到此目標,整體城市規劃的制定是必不可少。 

為此,他向行政當局提出質詢如下: 

一.引起爭議其中一個焦點是羅理基博士馬路松山山邊之多個地段的高廈計劃,但根據第八三/二00八號行政長官批示,此地段(批示中之區域5,分區5-1)仍許可建築物之高度達九十米,與松山平頭,仍嚴重妨礙松山燈塔之景觀。本澳某報在報上刊出一張從中聯辦新建大樓旁拍攝松山燈塔的相片,說明「中聯辦地段建築物高度不影響松山燈塔景觀」,這不知是要為特區政府解畫還是要為中聯辦所建大樓開脫,只是欲蓋彌彰。單是中聯辦一幢九十米高,站到旁邊還可以看到松山燈塔,但若鄰近幾個地段的建築物高度都達到九十米的話,松山燈塔就等同被一堵巨大的石屎墻所包圍,這又豈能體現保護松山燈塔景觀呢? 

二.特區政府在事前全無任何諮詢下突然公佈有關批示,令人驚訝。證諸近期政府就不同領域的政策或措施推出了許多的諮詢,為何唯獨這樣一個曾引起廣泛關注的限高措施卻完全不諮詢就以批示確定?如本質詢第一問題所存在之缺陷,特區政府又能否繼續從善如流,修改完善呢? 

三.要保護世遺,保護澳門城市具代表性的面貌及具「集體回憶」的一些元素,單靠個別或局部地段的限高規定,肯定並不足夠,作為擁有列入世遺項目的城市,要履行國際義務保護世遺,整體城市規劃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兩年前,即二零零六年三月,本人與吳國昌議員向行政長官提交了一份城市規劃法的法案,要求獲得行政長官的書面同意以依法進入立法程序。可是兩年過去了,行政長官對有關法律草案全無回覆,這正體現特區政府對議員的不尊重、對城市規劃法的不重視。但有關法案畢竟已提交了兩年,到底在第二任行政長官離任前能否給予回覆?若對所提交之法律草案不認同,政府又有否計劃制訂城市規劃法?

了空:魔鬼躲在細節中 維護世遺須持續

訊報
2008-04-18

魔鬼躲在細節中 維護世遺須持續
了空

面對多方壓力下,政府終於在週三公佈,對東望洋燈塔周邊的建築物高度作出調整的新規則。表面上看來,在這新規則有兩項主要新舉措,一是將受保護範圍再作擴大;二是對劃分了十一個區域作出了不同的高度規限,其中對備受爭議的在松山山腰正興建原計劃樓高達一百二十六米之超高層建築物所在地段,新規定其高度在五十二點五米高,即該幢大廈將被降低一倍多。無疑,這兩項新舉措理應可受到歡迎的,但關注本澳文化遺產包括長期爭取保護東望洋燈塔的人士,卻對政府這項新規則感到失望,原因是政府在較為關鍵的松山腳建築物高度,並沒有作出有效的保護措施,也就是政府對該地段建築物高度規定在九十米,但這個高度的指標正是民間所反對的。再者,政府今次的對松山周邊建築物高度所作規限的舉措,卻並無作出更重要前提的城市規劃,亦就再次顯露了政府一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施政弱項。

顯然,政府週三公佈的有關東望洋燈塔周邊地區建築物高度限制之新規則,訂定了十一個區域建築物的高度限制,看起來是頗為「大堆頭制作」,亦應該肯定政府對保護東望洋所作努力,起碼是作出了清楚劃分和規則,亦就在未來能夠有法可依。可是在另一方面,正所謂魔鬼在細節裡,政府這項新規則卻迴避了備受爭議的松山腳一帶建築物超高的高度問題。換言之,政府將這區域建築物高度近在九十米,其實就是接近松山高度,這樣,未來該區域一幢一幢九十米高的大廈建起來時候,就是製造了龐大的石屎森林,由此其帶來效果就是直接影響到東望洋燈塔景觀。

對於這預先可見的負面效果,政府為何就是堅持九十米高度呢?這是因為中聯辦新辦公大樓已是確定在八十八米高度,為此政府不可能作出大幅降低高度的決定?但筆者以為這是有因果問題。而這「因」是政府當年撤銷了原有對新填地的松山腳一帶建築物高度(二十多米)限制,致使中聯辦選擇在此地段興建現在這一座彰顯莊嚴性的中聯辦大厦,但我們現在看到這座八十八米高的龐大建築物,已是在視覺觀感上不舒服,因為我們所熟悉的東望洋燈塔景觀已是受到了影響。可是現在的景況還未最差,當其後更多九十米高的超高大廈建起來的時候,整個景觀就淪為石屎森林了,亦就不再存在東望洋景緻了。不必諱言,政府之所以硬性堅持不大幅度降低松山腳建築物的高度,除了中聯辦新辦公大樓已建起來外,更大因素未來陸續興建的摩天大廈之背後,是牽涉龐大的商業利益。

這才是教人扼腕,政府的施政是以民為本,還是以商人利益為本?事實上,這兩三年,為何市民對政府管治是出現了信心問題呢?這不是一時一事可促成了,而是由許多大或小事逐漸積累出來了一種意態 。但政府卻似乎並無危機感,官員仍是自我良好感覺。

也要指出的是,民間社會在這幾年間自覺地起來關切維護澳門文化遺產,自發性地採取了許多不同形式的爭取行動,這樣的勞心勞力作為,正是彰現了新一代澳門人對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是懷有濃厚的愛,而這份愛澳門的情感正是源自於對澳門歸屬感,源自於在回歸祖國的澳門人應作主人翁的認知。這其實亦是一個城市走向進步的原動力─只有對這個地方有感情、有歸屬感,你才會關心,才會作出承擔與付出。顯然,政府老是在叫口號要提高公民意識,但其實官員又有否認知到澳門人對自己身份的確認之演進?或者不客氣地說,許多市民的公民質素較不少官員為高,市民對澳門的熱愛程度較一些官員更深厚。這從市民自覺維護文化遺產的作為但政府卻總是被動地跟著市民訴求作回應的狀況,可以得到印證。

確實,市民的進步比官員更快,對維護文化遺產的認知比官員更加清晰,這可是走向以維護本土文化而逐形成澳門社會價值和人文素養來推動其深層發展。無辦法矣,庸官當道,政府亦就難有作為。

護塔連線指政府無真正回應市民訴求

華僑報
2008-04-17

護塔連線指政府無真正回應市民訴求 吳國昌:僅限90米不可接受 

【專訪】行政長官何厚鏵作出批示,限制世遺東望洋燈塔的緩衝區以外的建築物不得超過特定的高度。直選議員吳國昌指出這是遲來的批示,但認為松山腳建築物定在九十米高度是不可接受,「差不多遮」著了松山個頭,只剩下頂帽突出來。這對「松山的保護是不夠的」。而民間的「護塔連線」成員就對政府這新規則表示失望,批評政府實質上並無真正回應市民的訴求。 

運輸工務司長劉仕堯昨午在接受傳媒訪問時就政府有關東望洋燈塔周邊地區建築物高度限制的新規則作解說,他表示,為了加強對世遺景點的景觀保護和保育,政府聽取了世遺專家意見,亦考慮到澳門實際情況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因素,對松山燈塔附近的一些地段建築物高度指標作出了調整。「這是顯示到政府是非常之重視居民的意見,以及在這方面亦將這些環境保護、世遺景點景觀保護保育,放在非常重要位置上看。」在追問到,松山腳建築物高度定在九十米是否仍太高的問題,他回應,政府聽取了專家意見,亦有聽取市民意見。 

直選立法議員吳國昌在接受傳媒訪問時就直指松山腳建築物高度去到九十米「是過分的」;而以九十米之高,是「遮著了整個松山,只突出少少頭,差不多被(建築物)遮著了,得番頂帽(而已),這樣高度限制是不足夠的」。他強調,這樣高度設定對松山景觀的「破壞性仍是很傷」。 吳國昌希望政府和各方面能有商有量,「尤其是國家駐澳門機構,我相信一定會同特區政府非常之合作,共同維護澳門環境。」他期待中聯辦可做出更好的示範。 

吳國昌認為,行政長官的批示是遲來批示,但他依然是歡迎,因為當中將松山山腰的建築物高度作出了降低的規定,為此應可制止在山腰建超高層建築物而對世遺帶來重大傷害。 吳國昌還表示,政府更需要做的是對松山一帶作出一個局部區域的城市規劃,並進行公眾諮詢,他指出,松山腳一系列的許多地盤計劃,實際上同整個澳門環境發展是息息相關以及關乎公眾利益的,這應從城市規劃和社區發展角度來諮詢公眾意見,包括市民提出的建設綠色景觀等。 

民間「護塔連線」成員接受記者電話訪問時就對政府這新規則表示失望,他指出,政府將松山腳建築物高度定在九十米的決定,並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和道理,並認為只因為中聯辦新辦公室大樓的高度在八十八米高的情況下,故此政府就將松山腳建築物定在九十米高度。然而他強調,中國文物保護權威專家阮儀三教授去年來澳門時,就直指出不可接受九十米的高度,認為這是會嚴重影響東望洋山的景觀。他質疑政府所謂聽取了專家意見是有選擇性的。至於官員聲稱聽了市民意見的講法更是無從說起,事實上民間最強烈聲音主要有幾點,一是由於新口岸的綠化地帶已遭損害,因此建議將松山腳一帶建設為綠化地而與松山速成整個綠色地段的休憩區;另一建議是對松山腳建築物高度,恢復過去規範的二十點五米。由此,他批評政府今次作出決定實質上並無真正回應市民的訴求。 

另外,「護塔連線」成員亦關注到松山腰建築物高度被降低後,政府對發展商將要付出怎樣代價?他強調,這是關乎到公共利益問題,市民有權知道和作出監察。該成員還感到痛心的是,以公共利益去補償官員行政過失,這代價實在太大了。 

另一方面,來自商界間選議員高開賢則對政府的新規則表示贊同,他認為新規則是將保護範圍擴大以及限制了建築物的高度,「我感覺這個安排是更好地保護到世遺景點。」 高開賢相信政府是對專家提出意見作審慎研究後,始對建築物作出了這樣高度規定的。

當局劃十一區限燈塔周邊建築 高度松山超高樓面臨腰斬



澳門日報
2008-04-17

當局劃十一區限燈塔周邊建築 高度松山超高樓面臨腰斬

圖片

鄭國強指批示好壞參半

大眾報
2008-04-17

鄭國強指批示好壞參半

【特訊】對於第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的有關規定,澳門歷史學會理事長鄭國強表示,“有規劃好過無規劃”,而批示好壞參半,希望政府這次“撥亂返正”能 著實執行。

鄭國強表示,學會經過初步分析圖表,認為“有規劃好過無規劃”。他解釋當時政府取消相關規定後,使相關地段出現一片亂象,發展商亦無所適從;顯然有些樓宇過於高,會破壞燈塔的景觀,亦會影響到澳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的聲譽。對於這些問題,行政長官作出有關的批示是一件好事;但當中仍有部份未完美的地方。

鄭國強解釋,是次批示較好的地方是東望洋斜巷附近的一個建築地盤,原定樓高126米,根據批示它現時最起碼要削減一半,只能建52.5米的高度,其建成以後亦不能比山頂醫院高,這樣對燈塔景觀是一件好事。而中聯辦所在的位置,批示中仍然允許其建90米高,相關的批示亦已成為法律,他認為這樣會引起很大的爭議!雖然中聯辦表示會根據澳門的法律辦事,但無可置疑的是其大樓已經影響燈塔的景觀;對於中聯辦旁邊的建築地盤,亦是允許建九十米高,他表示如果按照舊有的規定,定在60米左右的高度,世遺的景觀會更好一些。

鄭國強表示,批示規定新口岸到水塘之間建築物的高度,其景觀得到保障;而批示出的四地段當中,有在興建中的科學館、以及漁人碼頭未來發展項目,其高度問題值得大家研究。

鄭國強強調,“有規劃好過無規劃”,但當時由於早前放寬高度限制,現時重新設定新的規限,政府採取一些怎樣的補求措施呢?就有待觀察了!

Govt shaves building project by 73.5 metres to shield Guia view

Macau Post Daily
2008-04-17

Govt shaves building project by 73.5 metres to shield Guia view
Suki Leong

The government will order the developer of a residential building project that was planned to stand126 metres tall to cut its height by 73.5 metres to 52.5 metr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view of theworld-heritage protected Guia Lighthouse, the director of the Lands, Public Works and TransportBureau (DSSOPT), Jaime Roberto Carion, announced at a press conference yesterday.

The announcement followed an executive order signed by Chief Executive Edmund Ho Hau Wah that waspromulgated in the Official Gazette (BO) yesterday. The executive order determines the maximumbuilding construction heights to be permitted in the surroundings of the Guia Lighthouse.

According to the executive order, the maximum height limitations range between five metres and 90metres in 11 zones covering a total area of 2.8 square kilometres, or about 9.6 percent of the totalland area of the Macau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MSAR).

Mr. Carion hosted a special press conference at the DSSOPT Headquarters together with the vicepresident of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ICM), Stephen Chan Chak Seng, to explain the executive order.ICM President Heidi Ho was conspicuous by her absence.

The 126-metre residential tower project “cut-down” by the executive order is located on Calcada doGaio near Guia Hill tha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and Census Service (DSEC), has a height of 90metres. The lighthouse has a height of 15 metres, according to the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According to the executive order, all new building projects located on Calcada do Gaio, Estrada doVisconde de S. Januario and Calcada da Surpresa, will not be allowed to be taller than 52.5 metres.

Mr. Carion was adamant: “The 126-metre tall residential building project is under construction now.The project’s construction height reached so far is lower than the maximum of 52.5 metres allowednow.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will order the building developer to suspend construction now.”Mr.Carion added that the government had already set up an inter-departmental working group, comprisingofficials from the legal sector, DSSOPT,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Mapping and Land Registry Bureau(DSCC), Finance Services Bureau (DSF) and Real Estate Registry, to “exchange views immediately”with the building’s developer about compensation matters, adding, “compensation may be settledthrough money or a land swap, depending on the wishes of the developer.”Macau SAR government lastyear received a “letter of concern” from the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UNESCO Office inBeijing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bout the impact ofthe 126-metre tall residential building project near Guia hill, Heidi Ho told the media lastNovember.

Mr. Chan said yesterday, “About the letter, the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UNESCO Office inBeijing and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requested the Macau Special AdministrativeRegion government to take measures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urban development and heritageconservation.”Maximum height 90 metresUnder the new executive order, the government will keep itspreviously announced decision intact to maintain the height limitation of building projects onAvenida do Doutor Rodrigo Rodrigues onthe foot of Guia Hill, at 90 metres.

Mr. Carion confirmed the DSSOPT had received three applic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residential building projects on Avenida do Doutor Rodrigo Rodrigues several years ago. Mr. Carionsaid none of the three applications had so far been approved.

The acting chief of the urban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the DSSOPT, Lao Iong, told the pressconference that regarding the three applications, the government would allow just 40 percent of theirtotal area to reach a maximum of 90 metr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Guia Lighthouse view.

Since 2006, scores of residents have expressed their concern about the “endangered” view of theGuia Lighthouse in the wake of the three high-rise building projects.

Mr. Chan said the government had already informed several UNESCO experts about its intention toimpose a 90-metre height limitation for building projects on Avenida do Doutor Rodrigo Rodriguesduring an inspection visit to the area last November.

Mr. Chan also said the government had formally informe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Beijing and UNESCOin Paris about the 90-metre height limit in January.

Secretary for Transport and Public Works Lao Si Io told the media after attending a committee meetingof the Legislative Assembly (AL) yesterday tha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pointfor the government. The government will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surroundings ofMacau’s world heritage sites.”However, legislator-cum-activist Ng Kuok Cheong told media thepermission to erect up to 90-metre high buildings meant that residents could see the lighthouse butnot Guia Hill. “90 metres is too high to protect the view [of both the hill and thelighthouse].”Mr. Ng urged the government to set up a new height limitation plan in order to protectpublic interest. However, he failed to mention what he thought the ideal maximum height would be.

The director of the Liaison Offic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Macau, Bai Zhijian, announced lastyear that the height of the future headquarters of the office on Avenida do Doutor Rodrigo Rodrigueslast year would be lowered from the originally planned 99.12 metres to 88 metres. Mr. Bai said thedecision to lower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was made in response to residents’ views on the matter.

Four ‘sight lines’Meanwhile, according to the executive order promulgated yesterday, the governmentwill set up four so-called sight lines to protect the view of the Guia Lighthouse.

A sight line is defined as a hypothetical line from a person’s eyes to what is seen. The urbandevelopment concept is used especially with reference to good or bad visibility, such at roadjunctions.

The first sight line covers the Guia Lighthouse and Outer Harbour. New building projects in that areawill not be allowed to exceed 52.5 metres in height.

The second sight line covers the area around the Golden Lotus Square, where new building projectswill not be permitted to be taller than 14 metres. Mr. Lao told the media at the press confermentthat the height of the Macau Forum stood at 19 metres, adding that if the Macau Forum would berebuilt one day, it would not be allowed to exceed 14 metres in height.

The third sight line covers the area between the Guia Lighthouse and Fortress Hill (Fortaleza doMonte). The fourth sight line covers the area between the Guia Lighthouse and Tap Seac Plaza. Ineither case the maximum height for new building projects amounts to 52.5 metres.

Among the 11 “buffer” zones around Guia Hill, three have a maximum height of 52.5 metres and four atop height of 47 metres for new building projects.

The lowest maximum height of just five metres for new building projects applies to an area near Ponteda Amizade (Friendship Bridge).

Mr. Lao also said the government planned to consult the public on height restriction in other areas,such as Penha Hill and Sai Van,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澳門政府新聞局:政府訂定東望洋燈塔周邊地區建築物高度限制

政府訂定東望洋燈塔周邊地區建築物高度限制
2008-04-16
來源 : 土地工務運輸局

松山及東望洋燈塔是本澳一個重要的文化遺產,特區政府一向重視相關的保護工作,因此,土地工務運輸局和文化局均通過彼此協調和共同研究,並在遵守現行法例法規原則,謀求區內發展與保護之間取得平衡的前提下,決定對東望洋燈塔周邊約二點八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新發展樓宇高度進行限制,並劃分了11個區域予以不同的高度規限,當中有三個區域的限高在海拔52.5米;有四個區域限高在海拔46至47米,而建築物容許高度最高的二個區域亦不得超過海拔90米,有關高度限制已透過第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於今日(四月十六日)於政府《公報》刊登。

兩年多前著手研究分析

為加強對文物以及對世遺景點的保護,文化局最近展開《文化遺產保護法》的諮詢工作,務求使本澳的文物保護工作有更完備的法律基礎。鑑於本澳社會對世遺緩衝區以外的發展計劃與周邊景觀協調性予以關注,因此,儘管世遺緩衝區以外的、並嚴格遵照現有建築條例的發展計劃並不受緩衝區相關法律的規限,但澳門特區政府相當重視社會對東望洋燈塔周邊建築物的高度關注,並進行探討和尋求一個合適的處理方法,以更全面和系統地保護護東望洋燈塔的景觀。在此前提下,土地工務運輸局與文化局在兩年多前已不斷蒐集社會大眾以及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對松山燈塔周邊地區建築物的高度規劃進行反覆分析和研究(過程詳見參考資料二)

經過對規劃方案進行多次修訂,並徵詢了國家文物局及聯合國世遺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後,制定了本高度限制規劃,對東望洋燈塔周邊地區建築物的高度進行規限,以保護東望洋燈塔周邊景觀。

分十一區域作高度限制

土地工務運輸局聨同文化局於今日(十六日)下午四時舉行記者會,介紹“東望洋燈塔周邊區域興建的樓宇容許的最高海拔高度”的內容。出席記者會的有土地工務運輸局局長賈利安、文化局副局長陳澤成和文化財產廳廳長張鵲橋以及土地工務運輸局城市規劃廳代廳長劉榕。政府代表指出“東望洋燈塔周邊區域興建的樓宇容許的最高海拔高度”是對松山周邊地區約二點八平方公里的區域納入規限範圍,並因應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歷史建築、人文特色等因素而劃分了十一個區域及予以不同的高度限制,以盡量保留區內的獨有特色。當中,有三個區域的限高在海拔52.5米;有四個區域限高在海拔46至47米,而建築物容許高度最高的兩個區域亦不得超過海拔90米。
將來的發展項目之高度受到規限,其中兩個區域的新建物最高不得超過海拔90米(詳見參考資料三),為十一個區域限高中最高的高度限制,務求讓外港碼頭、金蓮花廣場、塔石廣場和大砲台等主要地點可以觀看東望洋燈塔(詳見參考資料四)。為了令有關規劃有效地跟進和執行,政府將成立由多個政府部門代表組成的跟進協調工作小組,包括有文化局、物業登記局、財政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和土地工務運輸局。

設跨部門小組協調跟進

然而,儘管政府希望藉推出有關高度限制規劃,達到城市規劃與文物保育之間的平衡。但必須要面對的一個事實是,在推行有關高度限制後,以松山燈塔為中心的周邊地區約二點八平方公里內的新發展項目,建築物高度必須嚴格遵照有關規定,此對土地資源匱乏但社會又快速發展的澳門來說是一個必須正視的社會問題。

為更好地做好本澳文物和文化遺產的保護,政府將堅決不移持續進行有關工作。今年初,運輸工務司轄下成立了跨部門的城市規劃內部研究小組,就澳門現時的城市規劃體系及其發展、社會關注的城市規劃熱點問題展開分析及研究,並提交意見、建議和報告,小組爭取在今年上半年提交有關構建本澳城市規劃體系的初步研究報告,報告內容將從城市規劃的行政體系、法律法規體系,編制與實施體系三方面提出建議,屆時會廣泛聽取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優化報告內容。

Lau says Guia Lighthouse high-rise study ‘in its final stage’

Macau Post Daily
2008-02-21

Lau says Guia Lighthouse high-rise study ‘in its final stage’
Suki Leong

A study and plan concerning efforts to solve the ongoing dispute over a 126-metre tall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project close to the world-heritage protected Guia Lighthouse is “in itsfinal stage,” Secretary for Transport and Public Works Lau Si Io told lawmakers yesterday. The GuiaLighthouse, which has a height of about 15 metres, stands on top of Guia Hill, which has a height of90 metres. The lighthouse is one of Macau’s most popular tourist spots.

At the end of last year, the Macau government received a “letter of concern” from the CulturalHeritage Conservation UNESCO Office in Beijing and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about the impact of high-rise building projects near the hill. The letter expressed particularconcern about the ongoing construction of the 126-metre tall building on the slopes of Guia Hill.

So far, about 10 floors of what some residents have described as a “monster building” have alreadybeen completed.

Mr. Lau made the remark during a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at Legislative Assembly. He stressedthat the Lands, Public Works and Transport Bureau (DSSOPT) and the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ICM) werecooperating in the effort to protect the “main view” of the Guia Lighthouse against encroachment byhigh-rise buildings in its vicinity.

Mr. Lau said the government would announce the outcome of the study and plan “in due course,”pledging that the Guia Lighthouse’s main view of the Outer Harbour ferry terminal, Golden LotusFlower Plaza and Tap Seac Plaza would be protected from high-rise building projects. Last year, thegovernment limited the height of building projects on Avenida do Doutor Rodrigo Rodrigues to 90metres. All height limitations in the area had been lifted by then secretary for public works andtransport Ao Man Long, who was sentenced to 27 years’ imprisonment for corruption and moneylaundering last month.

The government is considering to order a decrease in the height of the controversial 126-metre tallresidential building project, Secretary for Social Affairs and Cultural Fernando Chui Sai On told themedia last month upon departure for a working visit to Beijing for consultations with officials of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National UNESCO Commission on its “newproposal” to solve the protracted dispute over high-ris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areas surroundingGuia Hill.

At that time, Mr. Chui insisted that the all of the current high-rise building projects adjacent toGuia Hill were outside the government’s world-heritage protection and buffer zones. However, he saidthe government was doing its best to maintain close coordination with the building developersconcerned and still hoped that the heights of the respective building projects could be adjusted ifneed be.

Mr. Chui also insi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was keen to protect Macau’s world heritage. “It[Macau’s world heritage] is of universal value, and Macau’s world heritage is one of the 31 itemson our nation’s world heritage list. The government is doing its best to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sguiding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the policy secretary said last month. The GuiaLighthouse is said to be the oldest Western-style lighthouse in the southern Chinese coast. It wasbuilt in 1864-65.

According to UNESCO rules, world-heritage sites deemed “in danger” are those affected by “armedconflict and war, earthquakes and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pollution, poaching, and uncontrolledurbanization and unchecke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direct response to the public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e Liaison Office of the Central People’sGovernment in Macau announced last year that it decided to have the height of the future headquartersin Zape lowered from the originally planned 99.12 metres to 88 meters to ensure that it will notaffect the view of the lighthouse.

Most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projects “threatening” the Guia Lighthouse were reportedly approvedby Mr. Ao.

Govt proposes ‘new solution’ to protect world heritage

Macau Post Daily
2008-01-21

Govt proposes ‘new solution’ to protect world heritage

The Macau government has drafted a new proposal to solve the ongoing dispute over construction inareas surrounding Guia Hill, on the top of which the world-heritage protected Guia Lighthouse sits,according to an official statement released last Friday.

Secretary for Social Affairs and Culture Fernando Chui Sai On met with leaders of the State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National Committee for UNESCO in Beijing last Thursday.During the meeting, Mr. Chui submitted the new proposal to mainland officials and experts for furtherdiscussion and consultation, the statement said.

At the end of last year, China’s National Committee for UNESCO received a letter from the directorof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Francesco Bandarin, referring to the impact of certain buildingsand some ongoing projects on the “buffer” landscape of the Guia Lighthouse, particularly in itssurrounding areas. The letter was later forwarded to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To address the controversy, the new proposal will give consideration to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sand building densitybetween the Outer Harbour waterfront and the Guia Lighthouse and Guia Fortress, according to thestatement. It also requi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pecial preservation system to protect Macau’shistoric areas, and specific laws to regulate relevant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statement, the government aims to draw up a new plan for buffer zones around thelighthouse “in pragmatic manner” and based on long-term considerations. It also said that thegovernment was keen to strike the “necessary”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Guia Lighthouse’s view outside the government’s world-heritage protectionand buffer zones.

The statement quoted Mr. Chui as saying that the government planned to include heritage preservationin its urban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statement, Mr. Chui invited world-heritage experts from themainland and abroad to Macau,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Govt mulls building height cut to shield lighthouse view

Macau Post Daily
2008-01-17

Govt mulls building height cut to shield lighthouse view: Chui
Suki Leong

Secretary for Social Affairs and Cultural Fernando Chui Sai On said yesterday the government wasconsidering to order a decrease in the height of a 126-metre tall residential building project on theslopes of Guia Hill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view of the world-heritage listed Guia Lighthouse.

Mr. Chui made the remark upon departure from Macau International Airport for a working visit toBeijing for consultations with officials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National UNESCO Commission.

The policy secretary said the aim of the consultations was to find a “feasible solution” tolandscaping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Guia Lighthouse.

Mr. Chui insisted that the all of the current high-rise building projects adjacent to Guia Hill wereoutside the government’s world-heritage protection and buffer zones. However, he said the governmentwas doing its best to maintain close coordination with the building developers concerned and stillhoped that the heights of the respective building projects could be adjusted if need be.

Mr. Chui insi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was keen to protect Macau’s world heritage. It [Macau’s worldheritage] is of universal value, and Macau’s world heritage is one of the 31 items on our nation’sworld heritage list. The government is doing its best to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s guiding the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Mr. Chui added that following consultations in Beijing, he believed that the Guia Lighthouse viewwould be protected.

Meanwhile, Mr. Chui also said the government would consult heritage experts on its heritageprotection amendment bill before consulting the general public on the draft law after the middle ofnext month.

The Guia Lighthouse, which was completed in 1986, is one of the internationally best-known parts ofMacau’s world-heritage protected by UNESCO. Critics maintains that the view of the lighthouse hascome under threat by several high-rise construction projects near the 90-metre high hill.

Macau SAR government last year received a “letter of concern” from the Cultural HeritageConservation UNESCO Office in Beijing and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bout theimpact of high-rise building projects near the hill.

According to UNESCO rules, world-heritage sites deemed “in danger” are those affected by “armedconflict and war, earthquakes and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pollution, poaching, and uncontrolledurbanization and unchecked tourism development.”

Most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projects “threatening” the Guia Lighthouse were reportedly approvedby then secretary for transport and public Ao Man Long, who is standing trial for corruption andmoney laundering.

In direct response to the public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e Liaison Office of the Central People’sGovernment in Macau announced last year it had decided to lower the height of its new headquartersproject in Zape to ensure that it will not affect the Guia Lighthouse view.

The Guia Lighthouse stands about 15 metres tall.

政府重提90米限高 四條走廊保護松山燈塔

市民日報
2008-02-21

政府重提90米限高 四條走廊保護松山燈塔

【本報訊】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昨列席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時表示,松山及東望洋燈塔是本澳一個重要的文化遺產,特區政府一向重視相關的保護工作。而特區政府正透過跨部門溝通協調機制,研究及制訂相關的維護規劃,待適當時候會向外公布。

南灣湖區樓高須遵街影條列

議員吳國昌在口頭質詢中指出:政府長期缺乏城市規劃,又未有果斷維護市民的生活環境質素,因而引發的問題可謂有增無減。包括:東望洋山及西望洋山景觀將受超高層建築物破壞等問題、濫批建超高層大廈來杯水車薪地添置小量泊車位等。為此,他質詢當局對於松山一帶新建築物高度限制有何決定?以及如何調動現有的土地資源及改建政府在各區的空置建築物去建造更多公共停車場等?

劉仕堯回應時稱,土地工務運輸局和文化局均通過彼此協調和共同研究,並在遵守法例原則、謀求區內發展與保護之間取得平衡的情況下,決定將東望洋燈塔世遺保護區外圍的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山邊多個地段日後新建的樓宇,規定其高度不得超過海拔九十米,務求讓外港碼頭、金蓮花廣場、塔石廣場和大砲台等主要地點可以觀看東望洋燈塔,維護松山文物景觀。

至於不列入世遺保護區的南灣湖區,區內的樓宇高度仍必須遵守第四二╱八零╱M號法令(街影條例)的規定。

而關注到西望洋景觀,政府會積極透過跨部門溝通協調機制,展開對該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研究,務求為本地區提供更多的開放性和共享性的城市空間。有關研究會嚴格遵守相關條例與法規、尊重南灣湖區的地貌條件和周邊環境,以及兼顧西望洋山景觀的前提下開展。

然而,議員區錦新卻質疑,中聯辦新大樓九十米的建築高度是否不會妨礙松山山體景觀保護的問題?

劉仕堯重申,景觀保護的問題非單從某一角度去定奪,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商榷,從整體去看問題。所以,特區政府會透過跨部門溝通協調機制,制訂相關的維護規劃,待適當時候會向外公布。

休憩區加強宣傳防滋擾民居就泊車位增設方面,劉仕堯提到,政府一直積極在本澳各個區域尋找合適地點研究興建公共停車場,不斷增加泊車位的供應數量。他表示,自二零零四年至今,已有五個公共停車場落成啟用,合共提供各類型泊車位三千六百多個;而在短期內,將再有兩個公共停車場投入運作,預計今年亦將陸續有新的公共停車場動工興建。

此外,有關在廣場休憩區深宵人為噪音對鄰近民居構成滋擾的問題,政府繼續透過多種渠道,增加宣傳語種,加大相關條文的宣傳力度,提升公民素質,務使公眾、旅客、新來澳人士認識生活噪聲,尤其是在夜間所發出生活噪聲可能對他人構成的滋擾。與此同時,政府還將繼續透過改善休憩區各種設施的配置,考慮引入告示牌等方式加強勸籲,進一步降低生活噪音對附近居民的滋擾。

星期二, 1月 22, 2008

黃東:官僚心態待世遺 直把市民當傻瓜

編按:黃東的這篇文章,分析透徹,用詞辛辣,值得一讀.至於澳門市民是否甘心被當傻瓜,則留待市民自行決定了.

訊報
黃東2008-01-18

官僚心態待世遺 直把市民當傻瓜

官樣八股日前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率領文化和工務部門官員,赴京會晤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領導。但在出發前夕,卻公佈一份令人莫名奇妙的鱔稿以表心跡。不明袖裡的市民乍看起來,可能會萌生特區政府在保護世遺方面從善如流,已在盡力追求完美,即使有少許瑕疵仍可以拿個九十九分的錯覺。但對知情人士來說,即使粗讀該文,也能感覺到官員不肯承擔,推卸責任的舊病又再復發了。
首先從時間上判斷也能多少發現玄機。以過往經驗分析,很有理由相信如非京城施壓,一眾官員也不會主動上京。既然已避無可避,按官場習慣就有必要先為自己找下台階。從該文可看出,之前市民極力要求政府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遺中心主任來函即所謂的黃牌警告,以及曾在去年訪澳的外國世遺專家局部言論,在這個時候反而成為對自己傷害最少的救生圈和下台階。因為經過有心人追加修飾的這些後加工序,必然希望竭力淡化自身所受的指責,產生雷聲大雨點小的功效,此所謂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是也。
瀏覽該篇八股文,既為中央戴禮帽,也為自己穿防彈衣,力求令市民批評和投訴的渾水潑不進來,把責任推個一乾二淨。不過依然眼高手低。該文指澳門在申遺期間曾參考國內外專家意見,然而申遺成功後又如何人們有目共睹,這種措辭是否表明有人想魚目混珠,混淆視聽不得而知。至於那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函是全文照錄還是斷章取義,有勞當局把原件公開以便對照。不過即使已是一字不漏照錄,信中那種關注力度,那種綿裡藏針的壓力已不容小覷,只是不知政府會否感受得到?文中所謂正「尋求相關可行性方案」;「務求盡快與某某機構及專家溝通」;「並向世遺中心說明情況」等等皆為標準荷花園衛士用語,不值一哂,因為可行性方案民間早已有之,欠的只是高層的決心;與機構和專家早就溝通過了,只是有人左耳入右耳出;而且前年秋天至今為何不「務求盡快」是甚麼原因要忽然盡快?我們見到的只是一三六地段和松山腰的建築務求盡快完工日夜施工,真不知有關方面如何向世遺中心說明情況嚴峻?

自我貼金

至於世遺委員會專家當然確有其事,然而其訪澳期間言論是否原話照錄則不無疑問,起碼從字面分析不像是專家口吻。如果有關專家連燈塔周圍高層建築這一「重大的新課題」出現了,也依然認為「沒有負面案例的現實狀況」,那麼「專家」的水平及操守是很值得質疑的。高層建築的確不在有關的保護區和緩衝區內,但略懂城規的人都知道此等做法破壞了澳門的空間景觀,破壞了天際線和山脊線的美感,更加無視了城規中的區域規劃基本元素,怎麼會說出「這一課題涉及……有效的區域規劃」此種馬屁話?是否有人假傳聖旨,把廢除《外港及新口岸規劃章程》合理化?藉此把原來無效的亂作一團計劃包裝成有效的區域規劃?社會各界必須高度關注,必要時可邀請外國專家當面對質以正視聽。
事實卻是當年八月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邀請內地最權威的城市規劃和保育專家阮儀三和王景慧,就上述問題作出公正評價。無論席上或私下交談獲悉,兩位對世遺建築了解極深的專家對澳門建築之物包括松山燈塔現狀皆極為憂慮,對當局的任意妄為大表不滿,如果政府真的想與兩位國家級、中央級的欽差大臣溝通早就溝通了,何用現在「務求盡快溝通」?內地的專家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外國的專家卻認為特區政府做得不錯?所以有足夠理由說這些偽專家不但侮辱外國專家智慧,更加侮辱全澳市民的智慧。
更加令人憤慨的,是這篇夫子自道、王婆賣瓜式八股文,繼續大言不慚地大耍太極官腔。「東望洋」周邊區域的規劃,須考慮本澳社會制度和契約精神的實行,以及土地、人口等各方面條件所限,同時需要法律、財經、協調等方面工作。……保護澳門文化氛圍、以務實的態度平衡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從未動搖過。好像真的忍辱負重,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慨。然而真的是這樣偉大嗎?

亂七八糟的「規劃」

上面已經說過,澳葡留下珍貴的區域規劃指引《外港及新口岸規劃章程》,早已於前年七月被歐文龍一伙廢除,但卻遲遲不見新的規劃出台,目前根本就是無為而治。劉仕堯上台後又劃一把松山下最受爭議的七塊地建築高度拔高至九十米,但下任司長可能又朝令夕改或撥亂反正,反正現在是誰官大說了算。甚麼「東望洋周邊區域規劃」只是騙人的鬼話,從政府文獻可知當局連區域規劃,詳細規劃需要甚麼元素,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如何進行區域規劃?歐文龍變成獄中龍前,連七十六度街影要求都廢除了,全澳目前根本沒有真正的建築高度限制,全部特事特辦。地積比率更全部用盡,像最近筷子基暗標競投的兩幅豪宅用地,十倍地積比率一倍不剩,是標準的屏風樓,談甚麼區域規劃?東望洋區比亂葬崗更亂,松山腰一幢豪宅高一百三十多米,這是哪門子區域規劃?說的人真的不臉紅?

小契約壓大契約

說到「要考慮本澳社會制度和契約精神」更荒唐。澳門按照《基本法》規定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而現代資本主義制度普遍實行自由市場經濟,要取得土地應循正當渠道通過公開競投而來。但是澳門的土地批給制度早已病入膏肓八年,土地變成私相授受的利益輸送王牌,除了三塊公開競投的地塊外其餘三百多塊無一例外。這還好意思奢談本澳社會制度?正如筆者以前所說,這根本就是個半世紀前馬克思時代的資本主義弱肉強食,不遵循市場規律的資本主義初級階段。包括松山上下的地段,可曾交給市場決定誰屬?可曾在陽光下接受市民和輿論監督?如果都沒有的話,就請不要把社會制度搬出來招搖了。政府如果真的急民之所急,麻煩你們真正按照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規律,把官商手上的地皮統統解放出來公開競投,這樣才能真正紓緩土地資源日趨緊張,人口數量快速增加的矛盾。
至於所指的「契約」亦屬搞笑。你到底是不是一個為市民服務的負責任政府?你不惜破壞世遺景觀,黑箱作業與地產商達成的賤賣土地契約有何真正的契約精神可言?你不惜撕毀公平、誠信等政府與市民先天存在的大契約,來成就你與小一撮商人利益輸送的小契約,還要人多數服從少數,堅守這種違法亂澳的所謂契約,你把法治精神置於何種不堪的田地?世遺是屬於全人類的,簽署了世遺公約就是加入全球性的大契約,是對全世界的莊嚴承諾。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知孰輕孰重,即使違反見不得光的小契約並為此付出一點代價來保存大契約,也是重於泰山的,將得到全世界的支持。捨鴻毛而救泰山,值!

自打嘴巴的協調

該文又談及甚麼「法律、財經、協調等方面工作」,也是自打嘴吧。松山周邊你還要甚麼法律來協調?《規劃章程》已經作廢,來來去去不就是幾十年前的《都市建築總規章》和《建築物消防條例》?建築文物最急需的《文化遺產保護法》,二月中旬才開始公開諮詢。世遺緩衝區和保護區據政府說已被「嚴格執行」,然而聽了兩年半,其所依據的規範、標準、指引、守則、約束力為何全部不知,執行情況怎樣也是講人自講,試問東望洋周邊真正受到甚麼法律保護?怎樣利用法律協調發展與保育的矛盾?哪位官員能回答?從這種種跡象逆向推敲,官文引述「專家」所謂「保護工作嚴格執行』;「沒有負面案例」可信性有多高?是否出自真正專家之口已不用言明矣。
按筆者理解政府所謂的「保護澳門文化氛圍」,應該包括連同保護歷史建築文物的周圍景觀和空間,才能達到保育的原真性。至於怎樣「以務實的態度平衡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決心」?首先應調整思維,把包括世遺景觀的建築文物視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資產而並非負債。既然旅遊業佔本澳經濟如此重要的份額,就應該將它們奉為旅遊可持續發展重要資源珍而重之,而並非為著蠅頭小利千方百計去之而後快。
□ 黃東

赫文:聯合國關注燈塔 崔司長赴京請罪

訊報
赫文2008-01-18
聯合國關注燈塔 崔司長赴京請罪
記得就在去年的這個時候,澳門上百名有識之士,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來了,展開澳門前所未有的保育運動。運動的目標,竟是要保護我們的松山燈塔。那是世界的文化遺產、澳門的象徵、鈔票上的圖案、我們共同的記憶,這麼重要的景觀、標誌,竟然要一群平民百姓去操心,回想起來,是多麼荒謬的一件事。0七年初開始成形的護塔運動,經過幾個月的風風火火,到0七年中在本地的活動確實沉寂了不少。運動中的不少活躍份子又去信中央以至聯合國,尋求各界關注。0七年夏天有民間團體邀請曾經『刀口救平遙』的古城保育專家阮儀三教授,與及國家歷史名城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王景慧教授,到澳門視察世遺城區的情況,當時二人對澳門的情況表示相當的憂慮。同年秋,國家文物局收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轉送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主任弗朗西斯.班德林先生就東望洋燈塔的環境景觀發出的信函,並將信函轉交到特區政府手中。聯合國方面正式對東望洋燈塔的情況表示關注。
幾日前,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發出一篇新聞稿,洋洋灑灑兩千字,顧左右而言他,最後終於講到重點:『社會文化司崔世安司長將於一月十六日率文化及工務部門的官員赴北京會晤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領導,就有關建議方案及法規聽取指導意見,並向國內外世遺專家作進一步的諮詢。』我們偉大的特區政府,『終於』正式向中央交代東望洋燈塔的問題了。
一年了,多少市民、學者、議員的耳提面命,政府有聽進去嗎?事件由小城醜事發展成國家大事,最後變成國際新聞,雪球越滾越大。我們的細路仔政府還以為本地無人講,可以慢慢丟淡,闊佬懶理,拖了一年,聯合國發信關注了,才與中央溝通。難得某報主筆還稱此事為政府危機處理範例。筆者不才,實在看不懂那是吹捧還是挖苦,或是兼而有之,讓讀者各自解讀了。
不管怎麼解讀,崔司長這次上京,不像是危機處理,更似是赴京請罪。我國凡是有危機,沒有把前線指揮官召上京,只有京官落到地方支援。關於各種世遺保護的細節、規劃,崔司長亦非專業,理應劉司長更適合。崔之上京,所要負的是政治責任。簡而言之,就是要請罪,靜候皇上照肺。若以此論之,無疑是崔司長最適合。眾所周知,燈塔被遮,責任非盡在社會文化範疇,工務運輸範疇官員亦要負上大部分責任。不過論官員順位,崔在劉之上,加上如今工務運輸政策也是歐規劉隨,無理由要劉司長食死貓。世遺在名義上也是崔司長的範疇,故由崔司領一眾社會文化、工務運輸官員赴京請罪,是適當的安排。
在整個燈塔事件中,要請罪的,又何止我們特區政府的官員,那棟遮塔大樓的使用單位──中聯辦,是無論如何都脫不了關係。作為中央派駐澳門的機構,京城之耳目,危機意識之低,實在讓人驚訝。護塔之事,早在0六年中已經在民間口耳相傳,直到0七年夏,中聯辦才對事件作出反應,把大樓高度下降了十米。先不說那十米到底夠不夠,單是事件對有關單位的形象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己經值得反省。
除了請罪,筆者認為崔司長有一件事必須向中央請示,到底新中聯辦大樓要怎麼辦?據筆者手上的資料,新中聯辦大樓已經在不久前的0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平頂,即大樓的結構基本完成。該項目由中央直接投資,總建築面積二點八萬平方米,地上十九層,地下一層,建築總高度八十九點九米。工程總投資約三億。新中聯辦大樓是一個量體不小的建築物,如今木已成舟,如何是好?
筆者斗膽在此向中央建議,使用我國最先進、最環保的爆破技術,來個『澳門第一爆』,把這棟大樓整棟炸掉,此舉有三個好處:1、挽回中聯辦在澳人心中的形象;2、向世界表明,我們中國人保護世遺不惜代價,不比德國人差;3、溫總早已明令禁止各地黨政機關爭建豪華辦公樓,乾脆就讓澳門一爆天下知。在大樓炸掉之後,在原地上建一個廣場,以銅板刻上保護世遺的相關規定,讓世代的澳門人、中國人以此為鑑。或者,以上只是筆者的夢,但韓國人可以拆掉公路,重整清溪川,難道我們中國人不能炸掉一棟樓,蓋一個燈塔廣場嗎?
□ 赫文

星期二, 1月 15, 2008

政府研究東望洋周邊區域的規劃調整

政府研究東望洋周邊區域的規劃調整
2008-01-14 21:00:00
來源 : 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

“澳門歷史城區”申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表明澳門在人類文明史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與普世價值,也標示著澳門的社會綜合實力和文明素質的水平,更體現澳門特區政府對澳門特有的歷史、文化、文物的重視,對於發掘澳門文化底蘊及保護文物的决心,對於肩負並嚴格執行《世界遺產公約》的堅定的態度和立場,也正是基於這種高度的使命感和造福澳門後世的决心,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促成澳門政府勇於去申請,因此不論在任何歷史發展階段,尤其是在社會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與文物保護之間出現摩擦甚至矛盾時,澳門特區政府會務實地採取措施並制定方案,認真地聽取專家及市民對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意見,因為澳門特區政府關注到澳門公衆對保護世界遺產的暸解和熱愛,更主要的是澳門特區政府自始至終與全澳市民對“澳門歷史城區”保護管理工作的關心、支援和積極參與的態度的目標是一致的。“澳門歷史城區”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遺產,是祖國的光榮,更是澳門特區的驕傲,成果來之不易,澳門特區政府義不容辭地承擔著保護世界遺產的神聖使命。
澳門特區政府履行承諾,認真執行《世界遺產公約》對有關保護區和緩衝區的規定。世界各個遺產地保護區和緩衝區界限的劃定標準,是依各遺產地本身情况和所處地理環境及社會條件而定的,“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區、緩衝區的界限,是依“澳門歷史城區”的保存狀况、價值、相互關係,以及衆所周知的澳門人口、土地情况和歷史格局劃定的,在澳門申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期間,也曾根據國內、國際專家的意見作了最大努力的擴展和整體補充,最終獲得了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認可。
東望洋燈塔緩衝區外圍一些鄰近地段的建築發展規劃,引起市民對燈塔環境景觀的關注和憂慮。早前,國家文物局收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轉送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主任弗朗西斯 班德林先生就東望洋燈塔的環境景觀發出的信函,函中表示:最近聯合國教科文世遺中心收到一份澳門特區市民群體的函件,提及進行中的一些建築發展計劃正影響東望洋燈塔周邊區域的歷史城區景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現時澳門城巿發展中的一些高層建築項目表示關注,我們關注該等建築項目是否會對澳門歷史城區世界遺產的整體景觀構成影響。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及澳門特區政府關注及調查,作出適當的措施以保護澳門歷史城區,幷希望繼續提供有關資料。
無論是澳門市民的反映抑或是由國家文物局轉交的世遺中心的信件,這種關注是與特區政府保護“澳門歷史城區”面貌的長遠目標和根本目的是吻合的。澳門特區政府已關注到東望洋燈塔的整體環境景觀,並不斷致力協調多個方面,尋求相關可行性方案,同時務求盡快與國家文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等機構及專家溝通並向世遺中心介紹說明情况。
近期,世界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專家在訪澳時提出:“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來,相關保護工作嚴格執行了有關保護區和緩衝區的規定,沒有負面案例的現實狀况;認為東望洋燈塔周邊高層建築問題,對於澳門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新課題。這一課題涉及幾處已經合法批准的建設方案和有效的區域規劃,而不只關係到某座特定建築。這些被批准建設的高層建築都不在“澳門歷史城區”的緩衝區內,更不在保護區內,即便在世界遺產緩衝區之外,澳門特區政府也正努力制定調整和改善的方案;澳門熱心人士對東望洋燈塔周邊高層建築的諮詢可促成澳門特區政府從更高層面、更完美的角度關注世界遺產的整體景觀問題”。
東望洋周邊區域的規劃,須考慮本澳社會制度和契約精神的實行,以及土地、人口等各方面條件所限,同時需要法律、財經、協調等方面工作。儘管澳門特區政府已預計到將面臨困難重重,但聽取公衆呼籲,保護澳門文化氛圍、以務實的態度平衡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從未動搖過。特區政府跨部門召開多次會議,細緻深入地研究東望洋周邊區域的新規劃的建議方案,同時不斷徵求世遺專家的意見。
目前,政府多部門正研究東望洋周邊區域的規劃調整並擬定可行性建議方案;另外,『文化遺產保護法』的起草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其原則性的內容將會於二月中旬展開公開諮詢,此外,將有專門法規規範澳門歷史城區的管理制度。為此,社會文化司崔世安司長將於一月十六日率文化及工務部門的官員赴北京會晤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領導,就有關建議方案及法規聽取指導意見,並向國內外世遺專家作進一步的諮詢。

星期一, 1月 07, 2008

別向松山燈塔景觀說再見

編按:這是護塔成員之一花了數月時間研究的成果,再一次向澳門政府,市民作出呼籲,為保護松山燈塔景觀一起努力.

市民日報
2008-01-07
別向松山燈塔景觀說再見

護澳青年

正當一三六地段的大樓愈建愈高之際,松山燈塔景觀的命運亦同時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
回想昔日松山與東望洋砲台連成一體的自然景觀,到現在見到日夜趕工的建築地盤,心况不無感觸。
在城市進化過程中,歷史景觀是塑造城市個性和身分的重要元素。當具代表性的松山燈塔景觀被現實無情的商業建築遮擋,其歷史景觀價值的損失將是無法彌補的。
近年本澳經濟發展猶如一輛不會煞掣的高速列車,各類樓房發展像處於一場商業競賽之中,令澳門這個小城透不過氣來。在熾熱的經濟氣候中,不知我們的特區政府、發展商和市民有否感覺到澳門正逐漸失去一些不能以錢財衡量的生活文化價值?歷史是生活價值的構成部分,究竟澳門是否願意失去絕無僅有的自然燈塔景觀?出售一塊地皮或興建一座高級商住樓宇的利潤或以億元計,但我們又可否計算得到失去燈塔景觀的失落和所付出的代價?在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多個地段未發展之前,讓我們抱?颿i於面對和承擔的精神,細看松山燈塔景觀正面臨的威脅,同時留意可有更大的改善空間?
松山山體將藏匿塔樓狹縫中
羅理基博士大馬路旁邊的一三三至一三八B地段與松山山腳及燈塔相當接近,但卻不在保護區範圍內,實在令市民極之費解。未知當局可有考慮到松山的海拔高度只有約九十一米(松山最高點位置),而燈塔亦只不過是十五米高,倘若將來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六個地段(一三三至一三八B地段)全部興建八十米高以上的樓宇,那麼僅存的廣闊松山山體景觀便會消失於眼前。市民和遊客想觀賞的是實際的燈塔景觀,而不是在剖面圖則上繪製的燈塔圖樣。故此,九十米的樓宇高度限制對保護只有八十六點五米(燈塔位置)高的松山景觀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令人感到無奈及擔憂的是,當局至今還未有為松山及其周邊範圍度身訂造一套具保護性的規劃指引。編製松山腳地段的規劃,應當注意城市空間的自然背景、環境秩序及社區特質,並透過公正持平的分析來制訂可保護歷史景觀的嚴格發展條件。若堅持僅以一般的建築條例規範一三三至一三八B地段的發展,即使要求各新建樓宇的塔樓向不同方向縮級(setback),松山山體及燈塔亦只會從此藏匿於塔樓之間的「狹縫」中。過百年來一直高明遠照的燈塔,以及澳門人所熟悉的長青市肺松山,為何要被無情的高樓大廈重重包圍?市民及遊客日後是否要從狹縫中窺探我們的世遺景觀?
自然背景應與燈塔一併保護
毫無疑問,澳門的知名度正逐漸靠近國際的層面,本地經濟與國際商業的距離確實有所拉近,但作為一個世遺城市,對保護松山燈塔自然景觀的原則又有否與國際文物保護的標準接軌?好像還差一段距離。參考《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第二十四條:「與文物古蹟價值關聯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構成文物古蹟的環境,應當與文物古蹟統一進行保護。」文物保護的理念,不只是僅僅保存文物本身,與其有邏輯關係的自然背景亦應盡量一併保護。自然山體一直被視為燈塔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的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之所以有其獨特的莊嚴氣勢,有賴於古舊的東望洋砲台與翠綠的松山一脈相連所組成的廣闊構圖。由昔日的菜田演變成今天大廈林立的新口岸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可以稱得上是每代澳門人的觀塔道路,不論老一輩市民或在附近上學的小學生,每當途經此路段,總會給雪白的燈塔凝望一眼。每當颱風襲澳,在車上工作的司機們總會抬頭看看燈塔旁邊的旗杆掛著甚麼颱風信號……這些毫不顯眼的小片段,卻是松山燈塔景觀融入市民生活點滴的證明。
縱觀現有的觀塔地點,除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外,在本澳其他地點已不能欣賞得到由山腳至燈塔的動人景色。金蓮花廣場只可看得到燈塔的側面,卻看不到教堂立面;若再走近金蓮花雕塑,整座燈塔便會被旅遊活動中心的三角形樓頂遮擋。
當局經常強調會確保外港碼頭範圍可看到燈塔,但事實上即使旅客乘船靠岸,燈塔已被兩間酒店頂部的巨型霓虹招牌及水塔遮擋,旅客根本難以看清楚燈塔的確實位置。有夜航旅客更誤以為設於拱北高廈的射燈就是澳門的燈塔位置(本人事後向該旅客說明)。至於剛落成的塔石廣場,雖可觀看到燈塔及教堂,但松山腳的各類建築物大大降低了松山及東望洋砲台的凸顯性。與此同時,舊愛都酒店地段暫時還未有確實的新規劃方案,而該地段的建築物高度限制更是一個未知數,實在令關注文物景觀的市民萬分憂心。

燈塔事件反映部門缺乏協調

如今「燈塔事件」發展到寸步難行的境況,某程度是過往缺乏遠見和諮詢的城市發展政策所致。明白事理的市民並沒有忽視政府需履行商業合約精神的重要性(如批地及工程合約),但同時又會想到特區政府有否履行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承諾?回顧去年七月十九日的報道,當局解析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段無論在本澳入世遺前或後,都不屬於世遺保護區及緩衝區之內,而社會文化司司長較早前於施政辯論會上就指出東望洋斜巷地段的樓宇已於申報世遺時審批;擔當審批工程重任的工務局則以「擴闊路面增車位,割街補樓宇層數」為最有力的解釋。至於文化局在護塔工作上所擔任的協調角色,確實給市民一種被動而有心無力的感覺。種種官方回應表露了各部門缺乏溝通和團結的問題,令人質疑政府在處理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段規劃的積極性和專業性。
城市發展與保育本身就是一種矛盾,兩者需要透過具極高協調性的規劃及空間管理才可共融。即使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段不屬於緩衝區之內,但凡屬於文物周邊的發展,負責審批土地及訂定其用途的部門絕對有需要邀請文化局協助分析有關土地的發展並提供學術意見。究竟,當局在制訂規劃條件的過程中有否與文化局溝通?或還是要等待收到教科文組織的來函才與文化局商討補救辦法?
事隔一年多,除終止新口岸區規劃的實施外,負責處理「燈塔事件」的主要政府部門還未有公布具體的挽救景觀措施,正當市民擔心燈塔景觀會被遮擋之際,位於一三六地段的大樓不但沒有停止工程,反而低調地極速建高。根據當局於去年夏季的回應指出,中聯辦及發展商均願意降低樓宇高度,以順應民意。一直提倡「以民為本」的特區政府,到底可有肯定社會各界是否真的「願意」接受一律九十米的高度限制?筆者認為有關當局需要就「燈塔事件」進行周全的說明,以挽回公眾對政府保育工作的信心。
北京奧運建設重視歷史景觀
近年中央政府積極籌備今年舉辦的北京奧運,在規劃新場館的過程中,設計部門並沒有忽視保護文物古蹟的重要性。北京歷史有著名的「五頂八廟」,而北頂娘娘廟便是其中之一。該歷史廟宇位於興建中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南側,為避免北頂娘娘廟的景觀受到破壞,國家游泳中心在建設前向北移動了一百多米,使兩座不同時代的建築物盡量保持?韟X適的距離。即使屬全國盛事的北京奧運會亦有特意「遷就」文物古蹟的歷史地位,反觀我們的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段並非舉辦大型活動的地點,而計劃發展的項目亦只屬一般的商住豪宅,若將來一三三至一三八B地段的樓宇按照現時「號數豪宅」的設計建造,跟本談不上是歷史天然景觀與現代建築的交融。
作為中國土地上的一個世遺城市,本澳的城市發展必須體現出世界文化遺產的精神及原則,不應單純把「澳門歷史城區」當作商業品牌或旅遊宣傳工具。身為專業的發展商及建築從業員,應對發展地段的實際環境進行深入的分析,而不只是?颻咱i建單位數目、最大土地覆蓋率及千篇一律的飄窗式高樓設計。

保護松山燈塔景觀可行方案
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段現時還有五幅地段處於空置狀況,加上一三六地段仍在施工階段,實在有挽救松山山體景觀的機會,現懇請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及發展商認真參考以下保育案例:
香港黃大仙衙前圍村已有六百年歷史,是市區內最後一條圍村,而村內建有古老的村屋、天后廟及牌坊。該圍村因多年被棄置,村屋日漸失修,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被大型發展商收購七成業權,並且得到核准圖則。為保留該極具文化價值的圍村,香港市建局於去年十月初公布有關保育方案,計劃與發展商及六十戶村民商討重建及賠償安排,若果未能達成協議,將會引用《土地回收條例》強行收購。市建局一方面需斥資約十二億四千萬港元進行該項收購及保育計劃,同時為保育範圍周邊發展地段制訂嚴謹的規劃及建築條例,當中包括二十層樓宇高度限制、架空群樓、及保留原有建築群。由於黃大仙社區及圍村屬香港生活文化的重要象徵,故衙前圍村主題公園計劃得到發展商及市民的認同及支持。
懇請採納保護燈塔景觀措施
從老街坊發起簽名運動、至不同年級學生自發組織護塔行動,到文物關注學者費盡心機寫英文報告送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充分體現出市民未能接受「土地承批人對發展前景樂觀而調高樓宇高度限制」的解釋。由劃出世遺緩衝區範圍到制訂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段規劃,當局的透明程度只是局限於單向式的公布,並沒有如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般做到真正的諮詢及公眾參與。
城市規劃並非單純如某議員所指的經濟發展工具,它有?顜馦`一層的意義及使命。本澳經濟發展愈是高速,城市規劃在保護歷史傳統風貌的角色便愈顯重要。每個歷史時代都在留下自己的痕跡,由於城市規劃屬政府職能及社會活動,故有關政府部門在確定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段規劃的過程中,應讓公眾參與其中並接受支持和監督,在公眾利益的前提下保存澳門城市的歷史記憶。故此,城市規劃何只是簡單的私人物業產品發展工具?
新一年,新開始,我們還有時間改變松山山體景觀被遮擋的命運。鑒於社會各界,特別是深愛澳門的新一代青年人,對保護松山山體及燈塔景觀的問題已表示高度關注,為有效保存可體現澳門城市身分的松山燈塔歷史建築群,現促請政府認真考慮採納以下護塔景觀建議:
一、盡快制訂賠償安排及強化現有《土地回收條例》的行使權力,並呈交立法會研究及審議。與香港黃大仙衙前圍村有所不同,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段沒有住戶需要遷出,又未聽見有具體的私人發展方案,故回收土地業權的難度相對較低。建議將一三三至一三八B地段歸入緩衝區,並將現有空置地段發展成具經濟利誘能力的文化產業公園,建立歷史景觀中心。
二、由於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一三三至一三八B地段位於松山山腳,與東望洋砲台歷史建築群極為相近,故有必要制訂固定的樓宇高度限制。建議樓宇高度不可超出海拔十五至二十米的限制,使途人及公園遊人可繼續以行人視線水平觀賞松山山體及燈塔的自然輪廓。
三、為確保新建樓宇與歷史景觀融合,敬請文化局及工務局規範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地段的建築條例,限制建築物外牆材料及顏色,並要求發展商以爬牆植物粉飾樓宇外觀。另外,為避免燈塔被樓宇頂部的大型招牌遮擋,當局需立例控制外港區建築物頂部的招牌及附加物的高度(如水箱及裝飾物),或將任何招牌裝置計算入樓宇高度之內。
四、要求相關部門舉辦聽證會,並邀請官方代表、市民、學者、及議員出席,共同商討社會對保護燈塔景觀的意願和取向。作為世遺城市的澳門,市民有責任參與保育的工作,而特區政府則有義務設立諮詢的渠道,以達至「世遺屬世人所有」的基本理念。
上述的護塔景觀措施絕非空談之想,鄰近城市已有不少成功保護歷史景觀的案例,事成與否完全掌握於官員和地段發展商對我們這個家的責任心。若我們今天仍選擇抱?鞳u各自為政,靜靜過關」的態度處理松山景觀危機,那麼我們日後就只能夠從一元硬幣上欣賞松山燈塔景觀的「遺容」。我們不應讓沒有城市象徵的商住樓宇奪去燈塔歷史景觀的生命。澳門人,別向松山燈塔景觀說再見!

護澳青年(讀 者)


macau_planning@hotmial.com
http://hk.myblog.yahoo.com/prettymacau

星期二, 12月 04, 2007

一筆糊塗賬

針對聯合國世遺中心,國家文物局和市民對政府保護世遺文物的疑慮,

社會文化司崔世安司長表示:特區政府已透過文化局和有關部門,整理所需資料,如實提交並聽取意見。特區政府會繼續堅守申遺時的承諾,一定會堅持保護世遺文物和原則,希望廣大居民對政府有信心。

針對議員對土地工務運輸司關於松山燈塔景觀受到世遺中心和國家文物局警告的查詢,

劉司長對「松山燈塔事件」,表示掌握的資料不多,必須回去作一個反映,讓政府可以在這方面清晰說明現時的情況,即是劉司長亦要回去作一番努力探查,才可有望弄清議員的提問,究竟本澳只是受到查詢,還是已被「警告」?

我們懷疑:對於聯合國世遺中心的疑問,政府整理所需資料,如實提交是否足夠?因為,護塔連線八月中向世遺中心發出公函,世遺中心八月底派專家來檢查時,特區政府和中聯辦已經公佈了所謂減低後的限高,此後再沒有做任何努力,亦任由民間強烈質疑放任中聯辦大樓日夜趕工加高建築物.如果世遺中心認為羅理基大馬路一帶90米限高沒問題,就不需再向文物局發信了.因此,世遺中心不是誤解了政府的政策,需要你政府去整理資料解釋,而係要求政府提出實際的改善措施.

當然,政府可以自說自話,一切建設中的高樓都合乎法規(因為有所限制的法規已經廢除),且在世遺緩衝區範圍外.既然一切都合法,那政府口口聲聲會再努力的,到底是甚麼呢?這樣的理據,能否服眾呢?能否杜絕悠悠之口呢?

科隆大教堂和德勒斯登易北河溪谷(Dresden Elbe Valley)先後登錄於《處於危險的世界遺產目錄》,其理由是周邊的開發。科隆大教堂對岸的高層大樓建設計畫,距離遺產一公里遠,而德勒斯登在城鎮的東南方約3公里的地方計畫建設一座橋,世遺委員會便將之列入《處於危險的世界遺產目錄》中。而正在興建中最接近燈塔的中聯辦建築物與東望洋燈塔的距離只有200米,而建築物的高度幾乎與東望洋山體同高。

這是事實,而聯合國世遺中心亦是清楚的.

市民日報:未交代「黃牌」傳言施政辯論繼續迴避核心詰問

市民日報
2007-12-04

未交代「黃牌」傳言施政辯論繼續迴避核心詰問

昨日是零八年施政報告運輸工務範疇辯論答問大會的第二天,亦是整個零八年施政報告辯論答問大會的最後一天。
由於這是前任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涉巨貪案而被撤職後,首次有機會全面就運輸工務範疇的大堆問題,讓新任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及其轄下各部門的同事,向議員、市民及整個社會作一個全面匯報及交代;所以早已預估到劉司長必然會被眾議員排山倒海的問題「圍攻」;但亦相信早有心理準備的劉司長必會帶備大量資料數據,以圖見招拆招,就所知的範疇盡量作出回應。
譬如面對區錦新議員提出的四大質疑,包括特區的公共房屋政策是否需要盡快調整?政府對兩巴是否過於偏袒及寬容?松山燈塔受到高樓的威脅,是否有官員要當世遺景觀的歷史罪人?還有數以百幅土地自回歸以來接近全以免公開競投方式批出,造就了嚴重的貪污溫床,政府為何還視若無睹不作全面改革?
面對來勢洶洶的四大質疑,只見劉司長淡淡定定逐一開始回應;雖然未必足夠詳盡至令發問者感到滿意,但亦算是釋出了聽取民意、有實際行動,亦肯認真解釋政府未來改革的思維理念。例如對高天賜議員提及跨境工業區泊車位不足的問題,劉司長表示已?韟P事記下,並會跟進有關情況。對梁安琪議員提出有關城規的一些問題,認為是很好的意見,回去會作出研究和檢視,特別是紅樹林的問題,更表示會非常重視。
另外,對議員就公共工程方面的提問,劉司長透露未來會用兩層諮詢形式,一個構思方案想出來後先作一個介紹,讓居民可以提出一些意見,政府汲納後,才進入一個新施工方案去落實。
由此可見劉司長完全希望藉此次施政辯論會,與眾多議員、甚至市民及整個社會,有更具誠意的溝通及作出回應;不過,即使誠意如劉司長,卻依舊難免讓人感覺有「避重就輕」,對部分核心問題仍未能對市民及整個社會作出實質有力的交代。
最佳例子便是當劉司長就區錦新議員提出關於松山燈塔事件的提問作出回應時;被立法會主席曹其真中途插入打斷所作出的質詢。
曹主席單刀直入,要求劉司長澄清現在松山燈塔事件已受國際關注,現在情況是否本澳政府已接「黃牌」,還是只是收到查詢要求解答;事關兩者十分不同,若只是後者,即是只是收到查詢,則只要政府妥善回覆便可以應付;但若是前者,本澳政府已被「警告」;則情況便嚴重得多;因為若如此,只要本澳政府應付不好,不能令有關方面滿意,則有可能本澳已列世界遺產的「澳門歷史城區」便有機會被除名;則到時對本澳形象損害之大便無以復加,那時批准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一帶可以放寬樓宇高度限制的官員,想不成為澳門歷史文化罪人也不能了!所以當中差別極大,曹主席指政府對此嚴重問題從未公開正式作出回應;所以希望劉司長能夠作一個交代。
但只可惜,劉司長的回答是他所掌握的資料亦不是太多,必須回去作一個反映,讓政府可以在這方面清晰說明現時的情況,即是劉司長亦要回去作一番努力探查,才可有望弄清曹主席的提問,究竟本澳只是受到查詢,還是已被「警告」?
這是一個何其令人感到不安的震撼啟示!由曹主席的反應,可知「松山燈塔事件是否等於已被警告」是何等重要的事項,但身為全澳最高層官員之一,且對事件有直接關係的劉司長竟然不能作答,而政府更從未就此作出清楚說明,究竟真相是否只有一兩人可以有權知道?又或者真的如曹主席之前已指出的情況:澳門特區政府行政長官轄下五個司長,各自獨立運作毫無溝通?
今次劉司長對「松山燈塔事件」,表示掌握的資料不多,已是一個令人不舒服的回應;還有再細讀劉司長所有發言,對諸如問及政府對兩巴是否過於偏袒及寬容,亦全無正面回答;再結合之前對譚伯源司長問及「賭牌轉批給」的問題,竟然以一條全不相關的法例作虛應回覆;而另外對於為何賭牌公司可以經營航運等等核心問題,各個司長表現出來的感覺,始終是溝通協調欠奉,避重就輕繼續,核心詰問迴避三大招,如此的施政辯論大會,又怎可以令人滿意?
最後,希望劉司長記下,曹主席及全體市民正等待特區政府的交代!

星期一, 12月 03, 2007

活動消息: 澳門回歸民主大遊行

反貪腐  爭民主 保民生
澳門回歸民主大遊行(零七)

時間表 ──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下午一時半至三時正民主講場
                  下午三時正出發
                  預計下午五時正達南灣政府總部遞信
                  下午五時正至六時正歷史印證

路線圖 ── 集合起點 祐漢公園 上演民主講場
       遊行由祐漢公園出發,途經美副將大馬路,水坑尾,赴政府總部
       然後 在南灣湖畔天幕下 舉行民主遊行歷史印證活動

民主齊發聲 ── 新澳門學社歡迎所有關心社會的團體齊來合辦、協辦
         在反貪腐、保民生、爭民主的大題目下,所有公眾議題
         捉貪官、除黑工、審批地、治交通、建公屋、養老金、
專業發展、環境保護………….齊來發聲!
         也歡迎洽商共用場地舉辦各種反貪腐、保民生、爭民主活動
         學社邀請關心社會的團體和人士來祐漢公園民主講場發言

澳門民主路可有您的足跡?
      ── 遊行結束後,新澳門學社請您來到南灣湖畔天幕下
         留下歷史印證,例如:
         在零七回歸紀念長幅上留下您個人的簽名
         在零七遊行意見冊上留下您的寶貴意見
         酌情捐出一些您在今次遊行中使用過的物品,例如:
         您或所屬團體的橫額、傳單、標語、小旗等等
         這一切將成為澳門零七爭民主的歷史印記
         作為有您參與的這一代澳門人努力的印記
         將在未來展示
也藉此鼓舞零八、零九……….的持續爭取






公平 公開 公正 民主 廉潔
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之時,社會各界的共同期許
現在卻淪落到了什麼境地
不錯,我們有雙位數字的GDP增長
有豪華賭場 高層豪宅;可是
澳門需要什麼?我們需要什麼?
齊來參與
澳門民主回歸大遊行(零七)
反貪腐 爭民主 保民生
重建澳門的價值
共創我們這一代的集體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