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9月 08, 2007

順子:自己知自己事

澳門日報 2007-07-31 E06 衆藝館 順子

自欺
~~~~~~~~~~~~~~~~~~~~~~~~~~~~~~~~~~~~~~~~~~~~~~~~~~~~~~~~~~


據本報報道 ,早前鄰埠一班立法議員來澳考察本地文物保育情況,並藉參觀交流以藉砲澳門經驗。近年香港文物保育政策備受爭議,特別是灣仔喜帖街、天星與皇後碼頭事件,使不少市民,特別是文化工作者漸漸意識到文物保護政策的重要性,民間參與的熱情有增無減,對香港日後城市發展與文物保育兩者間如何能協調發展,近年來的討論其實為市民和政府均帶來很多寶貴經驗。

上周於香港“亞洲文化合作論壇”有關文物保育的環節 “LivingUrbanHeritage”中,不少專家學者也提出近似的觀點,包括來自英國、澳洲和新加坡的主講嘉賓,均不約而同地指出每個地方都有成功的案例,但背後亦必定有很多失敗的經驗,因為單憑政府或專家學者去制訂有關所謂政策,肯定遠遠不及全球化下急速的城市發展,而只有民間參與、共同保育的理念得以落實才有望真正地使一個地方的文化遺產得以保存及延續。

反觀本地情況,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當然是每一個澳門人均引以自豪之事,但兩年多來,不論是政策以至具體工作均未能跟上,多少與政府的處理手法有很大關係,不論是新的文物保護法、文物保護清單,以至文物保育政策的具體建議,政府與民間團隊鮮有合作渠道與空間,這樣的正反局面是否“必然”與“唯一選擇”為市民心中有數。

據報香港考察團一行人先後參觀了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堂、民署大樓古籍圖書館及盧家大屋等景點,團長還認為世遺景點多用於政府部門辦公是善用文物的做法,這種觀點充分顯出官員的“水平”,世界趨勢均是政府部門搬出文物建築,讓那些具特色的建築物能透過活化再利用而使市民與遊客享用,而非僅僅為官員服務的豪華辦公室。試想若塔石廣場的文化局大樓、議事亭前地的民署大樓及港務局大樓能搬出,會騰出多少發展空間。“自己知自己事”,如果下次他們再來,不妨考慮由“護塔連線”的成員陪同,參觀松山燈塔下多個正在及快將興建高樓的地盤,還有施工中的下環街市以及僥幸得以保存的“藍屋仔”,臨走前勿忘拿兩張工人球場與塔石球場明信片留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