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 2007-04-18 觀點角度
香港人在澳門 陳沛而
燈塔的漣漪
~~~~~~~~~~~~~~~~~~~~~~~~~~~~~~~~~~~~~~~~~~~~~~~~~~~~~~~~~~
香港的天星事件,在新聞報導中,看見我的香港文化界朋友也參與其中,保護天星的動機單純,後來變成政治事件,實屬不幸。誰又想到事件鬧大後,其威力有可能波及當時將競選連任的特首呢?也許文化人對政治大多沒興趣,只是對保護文物之類的意識,又剛好是文化人最濃的。
澳門也有保護文物事件,就是廣泛引起澳人注意的燈塔事件,因為她有可能被沒在周遭新建的豪宅群中。所以我澳門的文化界朋友又自發性地發起一次以保護燈塔為題的藝術展覽,邀請不同媒介的創作人各己見,由今日起至5月26日在牛房倉庫展出。
若然燈塔被沒,也不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因為她是世界文化遺產,若保護不力,聯合國也許會出面干涉。此外,她是亞洲第一座燈塔,是澳門歷史性建築物,她伴着幾代澳門人成長,澳門人對她的感情相當濃厚,若然把她圍起來,市民很難再看見她,而且照遠的本色盡失,澳門人不反對才怪。但所有文件都批出了,豪宅工程也在動工中,要如何妥善解決?也是一個燙手山芋。
~~~~~~~~~~~~~~~~~~~~~~~~~~~~~~~~~~~~~~~~~~~~~~~~~~~~~~~~~~
~~~~~~~~~~~~~~~~~~~~~~~~~~~~~~~~~~~~~~~~~~~~~~~~~~~~~
華僑報 2007-04-15 澳聞 13
「城市燈塔下的視野多元創作展」反映對城市突異轉變的看法
~~~~~~~~~~~~~~~~~~~~~~~~~~~~~~~~~~~~~~~~~~~~~~~~~~~~~~~~~~
【專訪】由婆仔屋藝術空間主辦的「城市——燈塔下的視野多元創作展」於昨日下午在牛房倉庫揭幕。其中透過本地十多名藝術工作者、學生及居民的創作,反映了對突異轉變的城市面的看法,以讓更多人關注我們生活周遭的環境變遷,呼籲公眾切勿把世遺建築視作「象徵性」的古蹟。
顯然,從保護藍屋仔和松山東望洋燈塔景觀等市民自覺維護城市文化遺產的公民活動,發展到現在一班文化工作者和年輕人更自覺於澳門這個城市發展的何去何從,我們需要一個怎樣型態、是否有文化內涵的城市問題,以至關注到城市規劃、交通網絡建設等公共政策的制定議題。 主辦單位表示,一個沒有遠景的城市,其城市景觀必然雜亂無章,城市空間的切割成了勢力地盤的展示。以空間彰顯權力的做法,從古到今依然存在,透過「城市斷視」的主題展,希望相關的藝術工作者、學生及居民,以藝術創作對突異斷變的城市進行「文化對話」,以喚起更多居民關心城市發展的各項問題。澳門作為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城市,當局不應讓松山燈塔以至其他世遺建築祇列作「象徵性」的古蹟,繼而淪為遊客到此一遊的硬照景點,好應得到善用,藉此把世遺之名發揚光大。
創作展一位作者程先生認為,有看法指民間社會在今次保護東望洋燈塔是勝利了,但他本人對能否有此結果卻是「不知道」。他擔心的是,政府在與該處私人發展商磋商降低樓層,如果以換地方或解決且政府要賠償的土地是更大面積時,公眾利益同樣是深受著更大損失。他指出,關鍵在澳門市民在參與這城市發展的空間問題。換言之,在這城市怎樣發展議題上,能否或有多少體現到市民意志的決定呢?
在創作展上,年輕的文化工作者李銳俊有這樣一段文字甚是發人深省:「空間宣示權力的中心,澳門沿海地帶就像是列強的版圖,標誌著強雄割據時代的到臨,城市在發展,軸心卻是更大的經濟利益和權勢;澳門完全脫離了『市民城市』,市民原本可享有的公共空間變得愈來愈『私有化』、『集團化』,空間的發展順應了經濟和權力而犧牲了它本身的獨特性和人生,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理解到政府在批地發展時為甚麼竟會毫不留情地捨棄了東望洋的視野,而甘心讓淪為一個真的只具『象徵』性古蹟,讓它們成為遊客到此一遊的硬照景點。一個城市的短視就以切割自己的視野(斷視)而標竿見影。」
年輕人在反思和批判外,更關切到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問題,且更用心思考下提出的解決問題方式。與會的邱先生本身在外國讀城市規劃回來,他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指出,現時政府正進行架空輕軌系統的諮詢工作做得並不足夠,尤其是在資料提供的不足。事實上參考其他地方做法,要興建架空輕鐵這樣大型基建計劃,起碼要有環境評估報告的公佈,以讓公眾知悉這條架空輕鐵在不同區域地段對環境會有怎樣的影響,對沿線大廈外面的景觀又怎樣,以至交通環境是安全和建築問題等。他表示,可能公眾未必很明白這些評估報告內涵,但他們有權知道將來會是怎樣一回事的。邱先生亦到過城市發展展覽館看過輕鐵計劃的介紹,「發現(介紹內容)只是小冊子的放大版。我想,市民可否透過這四頁紙……雖然印刷很精美,但能否透過這樣簡單的敘述,可否利用這有限資料去完全評估到整個系統運作呢?」
他亦指出,架空輕鐵本身對景觀有很嚴重的破壞性,而局現在所做的效果圖和效果短片都是以很空曠地方做背景,這些地方的爭議性低且也不覺有壓迫感。但據他所知,輕鐵走向的一條線是經過陸軍俱樂部、八角亭的十字路口再去到歐華利前地,而這段區域是本澳很珍貴的綠化地帶,有許多古老榕樹。若是架空輕鐵定會對景觀、綠化地帶和環境空間等造成極大影響。他認為,政府應向公眾說明清楚。
由此,從環境因素,及顧及遊客和居民都可應用的考量,邱先生建議將架空和地面的兩種形式結合起來,而路面行走的部分可引入英國的天然氣機車,既環保亦安靜,且可塑性強,可行軌道或膠輪。談到交通問題,邱先生表示,在未有捷運時,政府最迫切的工作是整理好兩巴路線,監管兩巴提供好的服務。「規劃政策不是一種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是打通城市(道路交通)的手段。」
參觀創作展的立法議員吳國昌對記者表示,政府有必要就松山周圍興建建築物的高度作出明確的限制,有關舉措應盡快出台。他強調,本澳的摩天大廈正在陸續興建,且已逐漸形成了屏風效益,政府有需要重視及時處理,以避免日後做成不可挽救的損失。
對於輕鐵系統計劃的諮詢工作,吳國昌表示,政府應採用立體視像來比較展示其整體效果,以讓公眾明白清晰未來的狀況。
他希望政府吸取塔在廣場在差不多建成後卻引起公眾批評的教訓,在公共基建工程前的諮詢工作應有高清晰的透明度,以及真正廣泛聽取各種意見。◇
~~~~~~~~~~~~~~~~~~~~~~~~~~~~~~~~~~~~~~~~~~~~~~~~~~~~~~~~~~
澳門日報 2007-04-15 澳聞 C01
城市斷視藝術作品展牛房舉行
~~~~~~~~~~~~~~~~~~~~~~~~~~~~~~~~~~~~~~~~~~~~~~~~~~~~~~~~~~
【本報消息】由婆仔屋藝術空間主辦的“城市斷視———燈塔下的視野多元創作展”,昨在牛房倉庫揭幕,展出本澳十多名藝術工作者、學生及居民反思城市變燊之作,題材廣泛,涵蓋攝影、繪畫、錄像、音樂及裝置等媒材。主辦單位表示,展品旨在表達創作者對小城面貌的看法,從而引發更多居民關注未來城市的規劃及文物保護所受到的多重考驗。
該展覽獲民署贊助,昨日下午三時半在牛房倉庫二樓展廳舉行開幕式,集中展出本地十多名不同界別的藝術愛好者的創作,展現他們對當下小城景觀的思考。參展者包括吳子軒、李綺琪、黃德恩、陳沛而、陳秀燕、麥翠儀、麥達曉、東望洋、關若斐、雅迪及邱考勤等,分別藉攝影、繪畫、錄像、音樂及裝置等媒材反思城市變燊,各具特色。
據策展人李銳俊表示,一個沒有遠景的城市,其城市景觀必然雜亂無章。參展者中既有活躍於文藝界的一群,也有不少新面孔,展出之作並非為求高質量,更多希望參展者由衷地表達對小城急速變燊的看法。“城市斷視”顧名思義是反映城市在急速發展過程中,使保護文物與城市規劃之間出現失衡狀態,其中重點延展了鬆山燈塔早前面臨景觀阻礙的話題,每件作品均有其要宣示的“內容”,以展望理想的城市面貌。
有創作者透過作品冀把澳門世遺的文化內涵活現出來,彰顯澳門申遺成功的真正意義。也有創作者結合新建賭場酒店與世遺景點建築兩種絕然不同的元素,對澳門的城市面貌作出強烈對比。更有參展作品以短片形式訪問參與過護塔行動的年輕人,以帶出他們對自己身處的城市、對澳門未來的感受與態度,以喚起更多居民關心城市發展所衍生的各種社會問題。
開幕禮上,有創作者彈奏一曲反思城市急速發展的作品,為活動添採。展覽即日起至五月廿六日,開放時間為每日中午十二時至晚上七時,逢周二休息,查詢詳情可致電二八五三·○○二六。
詳情及照片見牛房倉庫oxwarehous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