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月 05, 2007

悟塵:城建發展澳府欠缺方向市民自覺維護文化遺產

華僑報
悟塵2007-02-05
城建發展澳府欠缺方向市民自覺維護文化遺產
 從民間社會發起保護藍屋仔和東望洋燈塔景觀的事件,以至對濕地要有保育發展的呼聲響起,這都顯見本澳公民社會開始成長。因為市民已開始自覺要致力保護我們這個城市文化遺產、保留原有具備價值風貌、要提升城市品味與內涵(包括舒適生活環境),以至對於雨後春筍般的眾多高樓大廈正與城市特質不協調,及城市建設雜亂無章狀況表現出甚是不滿意見,這些正是彰顯市民對這個城市有願景和承擔精神,是為真正愛澳情懷的具體表現。可是,從政府管治思維和決策狀況,卻是反映出官員的認知與能力卻是落後於民間社會的進步趨勢,他們仍是處於被動式的狀況,亦顯示政府對我們城市未來發展是欠缺整體規劃,以及在城市建設是欠缺文化元素的考量。
 專業人士梁金泉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認為,官員習慣按既有框架和思維處理事情,但就欠缺對澳門未來長遠的考量。當中從經濟層面看,譬如博彩業現在是很興旺,但相對於我們這個城市悠久歷史價值來比較,博彩業可能會是一剎那光輝,因為在全球化趨勢下,博彩業是可以流動的,今日在澳門市場做得風生水起,而明日亦可基於種種因素流向其地地方,但我們這個城市文化遺產則可以永續存在(如果保護得好的話),而豐富文化遺產以及優質城市環境生態,是為市民生活素質其中要素外,亦是本澳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事實上,歐洲的先進發展模式已是澳門最好啟示。
 「在歐洲有很舊的教堂、很古老燈飾,但同時生活設施是現代化的,走出家門外就有星巴克。這樣一方面陶醉傳統文化和風貌,另方面又能享受新事物。」梁金泉表示,歐洲之所以可長期吸引各國遊客樂此不疲地一遊後還想再遊,其魅力正是在於其豐富的傳統文化遺產和現代生活設施完備。
 他指出,澳門要走的路正是歐洲模式,而不是做香港的翻版——太多高樓大廈不但破壞了世遺城區的景觀,亦與整個城市原有具價值風貌不協調,且更重要的是高樓大廈造成屏障效益對空氣造成污染而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環境。而無可置疑,從民間社會近一年來發起保護藍屋仔和東望洋燈塔景觀,以至近來關注保護濕地與要保育發展的呼聲,顯見市民對澳門未來何去何從是作出了選擇。然而,政府決策思維怎樣呢,這是人們所關注要點,而從之前狀況看,政府似在決策上更多是跟隨商人意願而動。
 顯然,在認知與思維問題,梁金泉指出,過往人們認為一個城市要有很多現代氣派的高樓大廈才彰現繁榮景緻,而保留原有風貌則可被視為破落的負面觀感;與此同時,商界大都是喜歡城市向高樓大廈方向發展,因為大興土木建築時,必定帶動各式各樣商業活動。所以一個開始發展的城市,很容易產生要跟時代步伐發展,一定要追求高樓大廈的策略,以為要有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才是繁榮景象,甚至大發展可能對環境造成破壞的結果亦在所不計,因為其認知程度是認為繁榮是要付出代價、要犧牲環境。不過,隨著世界經濟發展起來以及人們對生活態度演進,國際社會在今天對於繁榮和環境的現代先進標準再與過往的不同,人們更關切環境保護、對自己生活城市的文化價值保護是更加重視。至於遊客的品味亦有向著更高層次的趨勢。
 無疑,民間社會開始自覺要致力保護我們這個城市文化遺產、保留原有具價值風貌的澳門何去何從的選擇,梁金泉認為,市民對於這個城市未來發展理應有的定位已是有清晰的認知,這是重要的訊息,相信可以有助推動政府在決策思維上有所省思和調整。事實上,政府官員只是這個城市剎那間的臨時性管理者,市民才是真正的選擇者,當更多市民提出對這個城市希望,我們追求未來的願景時,「如果政府改正策略,這個城市是很有希望的。」 (二之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