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月 29, 2007

黃東:護塔尚未成功,民間仍需努力

訊報
黃東2007-01-27
藍屋獲救活了燈塔可以嗎?
市民自發保衛東望洋燈塔景觀的護塔運動風起雲湧,形式多樣,充份反映出新世紀社會多元化、傳播多元化的時代特徵。對比之下官方及其文膽的表演卻乏善可陳,毫無寸進,完全失去道德制高點及主動權,根本沒有與時並進的意思,也違反了行政長官「勇於變革,共同承擔」的精神,處處顯出章法大亂,各部門各自為政的老毛病。上週本報頭版《護塔運動─隱現(政府)管治危機》可謂一矢中的。
面對民眾運動後知後覺的何方鑽石局長依舊老調重彈,說文化局將更「積極、主動、增進、溝通、聯繫、合作、協調」,但具體工作說明完全欠奉;幾位局級官員的說明給人的感覺反而是以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名轉移民間視線。那位摘繩副局長更滿口歪理,死口不認政府廢止外港及南灣舊城規規章,以掩眼法縮小緩衝區的事實,更迴避緩衝區邊緣和緩衝區外目前一片亂象的慘狀,只談緩衝區已受到保護監控,可謂毫無誠意可言。
可恨的是極個別沒有風骨的文人不以賭為恥,支持圈地成金。甚至認為燈塔阻住地球轉,限制樓高低於九十米就是自我矮化,自絕財路,絕不明智。甚至把毫無可比性的極個別例子說成「國際慣例」,誤導市民信以為真支持其削足就履的所謂拔高燈塔方案。筆者提出反建議,不如在松山上建一個五百米高托塔天王李靖像,然後把燈塔放在李靖手上不是一了百了嗎?這樣方圓數百里皆可見我松山之光,地產商又可大賺特賺,豈不妙哉?難道大躍進還未結束?
大建高樓敗壞澳門
大搞賭博等如製造繁榮,其帶來的惡果已陸續出現,並嚴重地、從根本上動搖了澳門純樸的核心價值和民風,大建摩天大樓等如是發達的象徵正是其一。中央為甚麼強調澳門經要適度多元而並非一業獨大?值得從行政長官到最低級公務員仔細咀嚼,我們不能再陽奉陰違對惡果視而不見,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坐視澳門在表面繁榮的光環下外強中乾衰落下去。我們不反對適度博彩,正如不反對適度局部建一些尺度不至太離譜的高樓,但必須適可而止。
護塔運動開始後官方連忙出來滅火,例如工務局就在報章上刊出《建築物高度有規定》一文。可笑的是該局竟然把主要責任全部推給民航局,真是自曝其短又越描越黑,反而證實了目前建築物高度有規定的現狀,不亦悲乎?
世界各地的高樓大廈問題叢生,近者例如林茂塘運順新村日前消防雲梯車至十七樓已有心無力,可幸只是小火。香港政府政策向大地產商傾斜,城規未能起到制衡作用的現象,已日益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對,我們為甚麼還要步人後塵?只要少一點官商勾結,把地產商待價而沽的大量土地資源解放出來,澳門根本不愁地荒,可見將來都不用大建摩天筷子樓。現時市場上大量空置的新樓宇完全可令市民人人有屋住,到底甚麼人天天高喊「土地緊缺,必須興建大量高密度住宅」?真是雞食放光蟲,妖言惑眾而已。
據上海報章報道,上海近年空氣污染極嚴重,受影響多達十七個區縣。本月初空氣污染指數高達四百一十三,環境監測中心首次發出嚴重污染警報,有長者晨運幾分鐘就已中毒不適。其中一個要原因是黃浦江兩岸近年大建摩天樓,浦東亦成摩天樓叢林,江風很難進入市內引致屏風效應。澳門在海邊和松山周圍好學唔學,再逆天而行必遭天譴!
可幸上海市政府除了在去年明令不能再隨便建高樓外,近日又再修訂《上海市綠化條例(草案)》。規定建築物高度和離開公園的距離要嚴格控制,高度要由近及遠有梯度。公共綠地周圍新建設項目,應與綠地景觀相協調,不能影響植物正常生長。防止地產商借綠地景觀抬高房價,搶佔公共綠化空間,影響生態和環境,破壞綠地與周邊環境和諧。這對不顧松山這個大市肺、大公園死活,不顧晨運晚運人士健康的官府和商賈來說,不啻是暮鼓晨鐘,高下立見。
順便說句題外話,近日因歐文龍案被通緝的林姓地產商,其在高士德區的四十多層樓盤,嚴重破壞了培正中學行政樓和盧廉若公園公共空間和環境,與周圍景觀產生嚴重衝突。如果特區政府真是徹底反貪,真的像自己宣傳說那樣愛護文物並且有城市規劃的話,就應該以行動來正朝綱,盡快藉此良機拆除該幢有礙觀瞻的失敗高樓。
市民不再做沉默羔羊
護塔運動的興起說明澳門公民維權運動開始走上正軌,近日東望洋區居民再次發聲並拉起「反對建高於燈塔的超高層豪宅」橫額表達心聲;陪同的街總副理事長梁慶球之前指責官商方面破壞世遺景觀、不顧居民感受乃「敗家仔行為」令全澳市民擊節讚賞。近日除了居民將向行政長官遞信外,有專業人士也向他發出公開信,且已上書中央和聯合國主管世遺事務教科文組織,庸官們的劣行已是紙包不住火。
近期澳日也不乏佳作,影評家李展鵬《澳門的天空:一個空間的戰場 》這樣說:今天改變澳門人的,除了荷官的薪水、大批的旅客、物價上升這些實質的東西,還有看來很抽象的城市空間。………城市天際線標示的是澳門政權變化與經濟結構………它影響我們對美感的看法,對金錢的態度。
理工學院的來論《經濟發展不能犧牲環境》寫道:一個污染嚴重、擁擠不堪、石屎森林的旅遊城市,將漸失吸引力………。發展經濟和環境之間的關係,也是短期行為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係………。如太揮霍無度,可能社會、文化環境等資源急速枯竭,在可預見的未來,澳門會迅速由富豪變成乞丐………。特區政府在制訂經濟發展計劃前,須先做好環境評估和規劃工作;對自然景觀破壞行為應予即時制止………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該為子孫後代留下美麗的景點及遺產。
《勿忘世遺真正意義》一文寫道:澳門歷史城區不是澳門一時一地,自絕於外界的產物,更不是澳門人的專利,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擁有、共同珍惜和共同欣賞的文化遺產………。我們實在不應把重點放在如何去利用,以至濫用,甚至虛耗澳門歷史城區世界文化遺產這個名份之上。我們應該要先對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澳門歷史城區,其蘊含的人文關懷,以及其存在對全人類文明和進步的普世意義作徹底的認識和了解,然後再對保育文物和促進發展進行辯論。以對澳門歷史城區的普世意義認知為基礎的探索和辯論,才是達至有序善用澳門歷史城區各種物質和非物質資源之途,才是對世界負責,對人類子孫萬代負責的表現。該文寫到問題的核心,也是目前政府對世遺認知的死穴,可惜環顧今年文化局施政方針以至近日最新講話,皆全無深入挖掘世遺人文價值的片言隻語,更遑論良好的保育了。
崔世平議員希望當局吸取教訓,保護世遺建築不宜採取個案處理;希望當局在送舊迎新和修舊如舊之間取得平衡,並盡早修訂新的文物保護法規。然而最大問題仍是政府抗拒城規所致。正如澳日《新聞小語》所言:政府在設定緩衝區後,即使區內建築物受限制,但靠近緩衝區邊緣的非緩衝地帶若全不受限制地興建高層建築,緩衝區邊緣落差便非常大,亦影響市容。因此緩衝區宜分段設置,建築物在區內有不同規定,減少不協調情況。但要做好這項工作,便涉及整體城市規劃。唯政府至今仍未有一個完整且具長遠目標的城市規劃。
上週六民間舉辦的「澳門世遺之物保護座談會」反應空前熱烈,竟有破紀綠的百多位市民出席,可見民心向背。之前一天社工局終於在專家建議下最終放棄清拆藍屋仔,為護塔運動打下強心針。社會學者蘇文欣表示,藍屋仔事件及連串社會運動轉趨活躍、顯性、跟社會經濟急速發展有關,也是澳門民主進程一部分,希望政府能正面解讀。國際城市並非以新穎建築物衡量,更深層的是居民有沒有國際視野和人文眼光,及用理性心態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
藍屋仔事件證明只要市民齊心,便能扭轉劣勢。目前護塔運動已經國際化,並已到關鍵時刻,請記住護塔尚未成功,民間仍需努力。
□ 黃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