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月 04, 2007

皿子: 護塔運動有初步成果 監察政府不應該放鬆

訊報

皿子2007-02-03
護塔運動有初步成果 監察政府不應該放鬆

最近一個時期,澳門發生難得一見可能是影響深遠的民意訴求運動,保護松山燈塔。而且這個運動落地有聲,訴求得到回應。可能社會的願望如願以償,以勝利而有所結果。本週日,捲在旋渦之中的澳中聯辦率先作出表態,表示會聽從民意,重新評估正在興建的辦公樓的高度,務求使其不超過松山燈塔的高度。旋即特區政府透過社會文化司長安民告示,指要相關樓宇的高度,解決松山燈塔同週邊建築的協調問題。看來,松山燈塔是有救了,可能也獲救了。但從深層次看,假如沒有近期一些事情發生,尤其是歐文龍巨貪案的發生,這個「小城故事」將可能改寫。
保護松山燈塔民意訴求實際早在社會存在,但以前是一些意見,多是學者的一家之言。但近兩個多月來,在社會上迅速昇溫,報紙文章上見,民眾透過電波天天作出訴求。公眾人物打出橫額走上街頭,或遞信請願,表達意見。其「高分貝」高密度,可能就單一訴求來說,為歷史上罕見,完全可毫不誇張地稱之為民間社會的「保護松山燈塔運動」。
這次民意訴求運動,同其他的社會訴求不一樣的是,其有幾個特點。一是表達訴求的社會面廣,不但有文物保護、環衛人士的專家學者,也有方方面面的社會人士。後者可謂是不分「左、中、右」,既有以批判角色經常出現的人物,連昔日的「歌德派」也厲聲厲色表達意見。二是「昇溫」快,民意壓力強烈,特別是短短的過去一個月內,保護松山燈塔似乎成為澳門人迫在眉睫的危急,(要知道那些高樓大廈並不是近幾個月才興建的)輿論反復造勢,電波語言激烈,顯示出極大的社會壓力。可能是這場澳門群眾性的保護松山燈塔運動的來勢洶湧,為人所重視,才有這麼快的「護塔」成果,這就是文章開頭所介紹的,中聯辦要「斬」去已規劃的大廈高度,而遷就松山燈塔的高度。而政府早前的反應是不以動容。後來也忙於「補鑊」,透過社會文化司作出「安民告示」,表示加強政府協調,解決保護松山燈塔的規劃問題,作出指引,保護好燈塔這屬世界遺產的澳門松山燈塔。
經過這一「役」,澳門松山燈塔有救了,也可能獲救了。但是回想整個過程,其可能是「險過剃頭」,幾個「假如」不出現,澳門的歷史將會改寫。第一個「假如」是假如歐文龍巨貪案未被揭露,群眾的保護燈塔運動沒有這樣的如火如荼。實際上保護松山燈塔是一個有代表性的個案,甚至是一個代名詞,更是廣泛所指是澳門的城市發展沒有規劃。政府的行政運作,尤其是工程批則為利益所取代,貪腐不但侵蝕個別官員的肌體,也破壞了澳門的文物保護,世界文化遺產。人們呼籲保護松山燈塔,多多少少也在發洩對社會一些不良現象的不滿。歐案發生之後,保護燈塔迅速成為民意的「代表作」。第二個「假如」是假如沒有歐案的發生,便沒有社會的批判之聲得到重視,也形成不了社會保護燈塔的壓力。澳門社會隱藏著深層次的問題絕非一朝一夕,但也為「大廈興建高聳入雲,經濟發展熱騰騰」所掩飾。經濟發展失序,博彩業發展失彰,官員一句自由市場經濟自我調節透露。土地、工程、公共服務判給利益輸送。官員也一句循法行事而過關。面對社會意見的監督和批評,一句別有用心而推於門外。自歐案發生之後,過去一些說過的話,解釋的理由,很難自圓其說。取而代之是社會批評意見更加強烈,監督之聲,批判之聲風頭火勢,甚至個別語言已經過火,失去了客觀,管治者應該考慮是如何「降火」的問題。第三個「假如」是假如中聯辦沒有這些快速作出反應,表示會「削樓就塔」,也可能澳門政府遲遲不會作出回應。在社會護塔之聲四起之時,政府的反應基本還是無動於衷的。因為城市發展無規劃已非一朝一夕,很多樓宇的批則已經發出,目前說松山燈塔獲救,也僅僅是其保護獲得重視,而其被遮擋也可能是「萬劫不復」。在這情況下當局祗能「死豬任劏」。現在作出指引,也祗能視為「護塔者」的精神勝利,這有總比沒有好。
□ 皿子

沒有留言: